服刑人员徒步下山。
转移路线
转移时间 昨日5时至16时,用时11个小时
转移对象 64名关押在集训队的服刑人员,结构组成非常复杂
转移路线 单边路线全长335公里,跨越了凉山、宜宾、乐山三个州市
转移原因 洪灾致通往第四监区的道路塌方,监区所需物资得不到保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转移意义 雷马屏监狱服刑人员整体转移完毕,从此终结了雷马屏监狱在大山中改造服刑人员的历史。
电视剧《冷箭》中提到中国第一支劳改公安部队,在没有高墙电网、警力和装备都极有限的条件下,押解数万囚犯西进雷马屏;又在荒无人烟的雷马屏建起监狱农场。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因百年难遇的洪灾致通往雷马屏监狱第四监区的道路塌方,监区所需物资得不到保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昨日清晨5时,一场大转移行动在雷马屏监狱西宁押犯监区展开。这次代号为“8.08行动”的大转移,时间紧、路线长、道路险,跨越了凉山、宜宾、乐山三个市州,途经多处路口、桥梁、场镇和隧道,情况复杂,押解和安全工作十分艰巨。在经过了11个小时行程达335公里的艰难行进后,昨日下午4时,64名服刑人员安全抵达新监狱,无一人脱逃。
经获准,成都商报记者全程独家参与,直击这次任务艰巨的大转移。
下山
特警抬着2名瘫痪服刑人员
雷马屏监狱曾经被称为“天然监狱”,只有一条独路,三面临山,一面临金沙江。第四监区(又称集训队监区)位于距离雷波县西宁镇5公里、距雷波县城100多公里的高山上,山峦重叠,雨水多,气候变化无常,环境恶劣。
电视剧《冷箭》里面的16监区,原型正是雷马屏集训队监区。之所以叫“集训队”,是因为这里关押的,是从全监狱各个中队押送来的严重违规违纪的服刑人员,依法对其进行集中训练,故名为“集训”。昨日转移的正是集训队里的64名服刑人员。
昨日凌晨5时,一阵紧急的口哨声打破了西宁押犯监区的宁静,还在睡梦中的服刑人员立即紧急集合。雷马屏监狱副监狱长、“8.08行动”副指挥长石军现场宣布:由于之前的大暴雨导致通往监区的道路交通堵塞,多处出现塌方,各类物资供应无法保障,“为了保障你们的生命安全,经监狱党委研究,决定今天将四监区64名服刑人员转移到峨眉改造。”
随后,各监舍一派繁忙,服刑人员整理完自己的包裹后在院子里集合,等待着转移。
早上7时许,监狱大门缓缓开启,64名服刑人员身穿囚服,除了两名瘫痪服刑人员行动不便未列队外,其余62名服刑人员分成四个小组一一列队,在80多名荷枪实弹的武警和监狱民警的押送下,走出监狱大门。 “8.08行动”指挥长、雷马屏监狱政委罗琳现场宣布:由于押解警车无法上山,大家徒步下山。两名瘫痪服刑人员由特警负责抬下山。
转移行动正式开始。
在武警官兵和监狱民警的押送下,服刑人员按照编号每两人戴一副手铐,徒步翻山绕行。脚下是暴雨冲坏的碎石山路,两边不时有高高的玉米梗和绿油油的稻田。走了半个多小时,队伍到达了一处涵洞垮塌现场。狭窄的道路只容许三个人并排通过,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武警狙击手提前在此持枪警戒,服刑人员们依次通过。
再往下走不到十分钟,押解队伍就到了塌方最严重的路段,暴雨导致2000立方米的泥石流全部冲刷到道路上,落石和流沙将60米长的路段全部覆盖,根本看不到路的影子,押解队伍小心翼翼地一步高一步低地走过泥石流堆积层。
4名特警和4名武警分别抬着瘫痪的两名服刑人员王某和马某走在押解队伍的第二梯队。在经过泥石流土石方时,一名特警脚下一滑,担架突然往一边倾斜,担架上的服刑人员王某差点滚落下来。他立即使劲握紧担架,其余三人也紧紧地配合抬起担架,然后从泥石流冲积的乱石中找路步行。几分钟后,押解队伍成功通过该塌方路段。
上车
每辆押运车上配备多名警力
早上8时许,押解队伍到达位于西宁镇的雷马屏监狱原场部所在地,64名服刑人员按编号分乘2辆押解大巴车,每辆车上还有多名狱警和武警随行。随后,开道车、指挥车、应急救援车、押解车、救护车、武警警戒车、保障应急救援车迅速集结完毕,车队很快离开雷波县,向距此地335公里外的峨眉山出发。浩浩荡荡的押解车队警笛齐鸣,有序地向目的地行进,武警官兵和监狱民警高度警惕地注视着服刑人员的一举一动。
“为了保障各路段的安全,我们制定了周密的行动方案。”罗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行动开始前,武警官兵和狱警对服刑人员转移动用的车辆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调试。为了确保服刑人员转移的绝对安全,狱警和武警还针对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及现实表现对服刑人员进行了编组。另外,武警官兵还对途中每个落脚点都进行了严密勘查。为避免押解过程中服刑人员之中发生不安全事件,监狱方对要押解的服刑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摸底,押解过程中服刑人员乘坐的大巴座位安排也有一定考虑,警方按照服刑人员平时的表现进行了座位上的合理安排。
到达
64名服刑人员无一人脱逃
一路上,押送队伍穿过凉山州雷波县、宜宾市屏山县、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沐川县、犍为县、五通桥区、市中区,路上途经了3911米长的五指山隧道和160米长的沐川县永福隧道,还有多个场镇和村庄。
下午4时,11个小时的艰难行程结束了,一切有惊无险,无一名服刑人员脱逃,64名服刑人员安全抵达新地方———位于峨眉山市的雷马屏监狱第七监区。车辆全部驶入后,监区大门随即被关闭。在押人员依次下车,然后按照重新编制的监室顺序被送进监室。
“现在的条件好多了,亲人们来探望我再也不用花几天时间进大山了,医疗条件也更好了。我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服刑人员马某说。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转移,意义深远而重大,标志着整个雷马屏监狱彻底结束了在大山中关押改造服刑人员58年的历史。”罗琳说,此次转移行动必将载入雷马屏监狱史册,下一步,雷马屏监狱将在两年内完成监狱的迁建工作。
人 物 特 写
父子两代的“特殊押解”
“今天是个特殊难忘的日子。58年前,我的父亲武装押运第一批服刑人员逆金沙江而上,跋山涉水挺进雷波县西宁镇,组建雷马屏监狱,从此在这里扎下了根,直到他去世都未离开过大山;58年后,我又随队伍将最后一批服刑人员顺江而下押离西宁镇。”押解行动完成后,雷马屏监狱特警队教导员焦南锁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
焦南锁的父亲押送服刑人员进监狱时,雷马屏农场还处于开创初期,条件艰苦。各队干警带领服刑人员,上山修路、伐木、割草、盖房,几天功夫,一幢幢房屋在方圆百余公里的大小山头上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
8月7日下午,队伍先期到达西宁镇后,焦南锁还抽空到了雷马屏警官陵园祭奠,他的父亲和300多名雷马屏狱警去世后就安葬在这里。
新 闻 回 放
雷马屏监狱的三次大转移
据《雷马屏场志》记载,1952年,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新中国改造服刑人员的重要基地在雷马屏成立。由于建立在雷波、马边、屏山三县交界的边远山区,所以叫“雷马屏农场” ,历史上关押规模曾超过25000人。
2001年3月,雷马屏监狱布局调整,第一批狱警近100人押送着200余名服刑人员转移到峨眉山市;
2006年11月,雷马屏监狱机关部分科室民警押送800余名服刑人员转移到峨眉山市;
2007年11月,雷马屏监狱机关整体搬迁,标志着雷马屏监狱布局调整搬迁工作基本结束,只剩下第四监区还留守在大山中。
成都商报记者 杨兴群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