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首页 > 正文

人民日报刊发钟轩理文章: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2018-10-12 11:21:34 钟轩理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高歌猛进,自由贸易大步流星,带来全球经济繁荣、财富激增、民众生活的普遍改善。然而,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挑起了与中国等多国的贸易摩擦,且来势汹汹。日前,美国政府悍然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进口关税。美国副总统又公然恫吓,“将征收更多的关税,数字可能会大幅度增加一倍以上”,并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词夺理。美国的倒行逆施令一些人忧心忡忡,担心经济全球化可能走向终结。这个时候, 登高望远,拨云见日,继续倡导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深化团结合作,加强全球治理,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已是发展大势所趋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目前并无统一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5月的报告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和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说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信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美国学者罗伯特吉尔平说它就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其实,一部苹果手机的生产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生动缩影。美国博通的触控芯片、韩国三星的显示屏、日本索尼的图像传感器等,全球200多家供应商的零部件漂洋过海,涌入位于中国内陆的富士康工厂,由“打工妹”“打工仔”的巧手组装完成,再飞往纽约、伦敦、东京、新德里、墨尔本等全球各地的“果粉”手中。

苹果手机的前世今生展现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质,就是商品、资本、技术、信息等大规模地跨越疆界流动。没有经济全球化,就没有今天全球市值超万亿美元的“苹果帝国”。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18世纪中期,蒸汽机的轰鸣声排山倒海,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来,国际分工产生。英国曼彻斯特棉纺厂加工的已经是来自西印度群岛、南北美洲的棉花。英国棉布成为人类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

19世纪中后期,发电机、内燃机、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来临。汽车、飞机、电报、电话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工业、商业资本向全球扩张,不同国家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更紧密地结成一张大网,催生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

1870—1913年,全球贸易额实现翻番。两次世界大战和大战之间的经济大萧条使经济全球化进程遭受重挫。二战后,各国通过缔结多边条约调整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三大支柱撑起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各国政府因时而动,制定方便资本、技术、人员等跨境流动的政策,提高了全球市场一体化水平,经济活动深入交织、融合。

20世纪7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革命成为第三次工业和技术革命的核心,彻底改变了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催生了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与社会发展形态。人们仿佛生活在一个相互为邻的“地球村”了。

尽管早期经济全球化伴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与掠夺,带给人类的不都是“糖与蜜”,也有“血与火”,但从客观上看,经济全球化进程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比如,财富逐步增长,贸易与投资活跃,绝对贫困人口减少,预期寿命增加。1970—2017年,以2010年不变价美元计算,全球GDP总量从不足20万亿美元升至80万亿美元。同期,人均GDP从5185美元升至10634美元。全球贸易额在GDP中的占比由26.72%升至2017年的56.21%。直接投资净流出从130.4亿美元升至1.525万亿美元。1981—2013年,全球贫困人口比例已经由42.3%下降至10.9%。而据世界银行预计,全球85%的人口预期寿命可达60岁,是100年前的两倍。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变化,有力推动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