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首页 > 正文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让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2019-01-03 10:11:18 李慧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开栏的话

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2013年11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决策。15个领域,336项重大举措,会议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引领中国实现历史性巨变。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本报今日起开设《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专栏,集中推出报道,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生动反映全面深化改革这5年的伟大成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激发的精神力量。

立足新起点、着眼新形势,如何更好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如何更好地繁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影响力……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迫切需要文化体制改革来作答。

针对文化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部署。5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改革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谋全局,筑牢改革“四梁八柱”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打牢文化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文化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党中央先后印发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了全面系统、科学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框架。

加快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网络安全法》《公共图书馆法》等重要法律;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5年来,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文化体制改革举措相继推出,国家文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把握好的重大问题。

2015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探索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等重大举措,将“两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制度设计。以“双效统一”为指引,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创造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促进文化市场更加繁荣。

补短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