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遵循

2019-03-14 14:26:28 梁启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习近平在今年两会上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做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广大社科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为我们更好回应时代之问、回答时代课题,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历次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我认为要树立六个意识:

  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明确历史使命,做好“培根铸魂”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领域,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坚强阵地。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任务,力求在学懂、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在用足、用好、用实上下功夫,把学习、研究和宣传同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相结合,同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

  树立强烈的时代意识,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做新时代的新学问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要与时代同步伐,积极回应时代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应对、破解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这是一个火热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要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每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自觉投身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勇于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增强中国软实力,树立好中国形象、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哲学社会科学的贡献。

  树立强烈的群众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明确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学问,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人民是学术研究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我们的学术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都是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确定选题,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研究素材,从实践中探索发展规律。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做学问,既要有思想的厚度,又要有情感的温度。通过举办学术论坛、讲座、展览,广泛宣传社科知识,大力传播先进文化;组织重点文章和开设各种栏目,充分发挥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重视理论研究的氛围;积极撰写理论解读文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通过社科下乡、下企、进社区等形式深入到群众中去,送理论到基层,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宣传,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去宣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意识和能力。

  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为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言献策

  科研工作只有契合了国家的重大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所作为。强烈的大局意识是社科工作者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学术活动和理论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攻方向,是发挥新型智库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围绕大局出题目,贴近现实做文章,做好重大课题的组织工作,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整合科研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联合攻关,推出一批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积极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贡献。

  树立强烈的实践意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论文写到大地上”

  社科研究要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社科下乡”“社科下企”活动,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悉心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仅仅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调研,不能完整准确地找到“第一手”材料。围绕政策与实际的盲点问题,开展“政策型”调研,多方面收集情况,及时给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补充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围绕社情民意的热点问题,开展“民意型”调研,把群众呼声、百姓意愿及时掌握,广纳民言,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围绕党委和政府关心的重点问题,开展“参谋型”调研,对接科研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断路”,提高调研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贴近度”;围绕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经验型”调研,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典型,及时总结经验,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成果。

  树立强烈的道德意识,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做高尚的、干净的学问

  学者要有职业良心,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有信仰、有情怀、有志向、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既要多下苦功,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职业道德,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不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这里突出要讲学术的“德”——官员要有“官德”,企业家要有诚信准则,医生要有职业操守,学者也应该有职业良心。怎么理解学者的职业良心?北宋大儒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传颂不衰,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就是最经典的概括。在社会大变革年代,在物欲面前,在喧嚣声中,惟有坚持道德,才能以不变而应万变。坚持道德,就是守住本分;坚持道德,就是守住灵魂;坚持道德,就能把握自己。学术机构要重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每位学者都应当认真领悟诚信的本质和内涵,正确认识学术诚信对砥砺品格、升华人格的重要意义。每位学者要自觉自省自励,求真求实求深,恪守学术道德,捍卫学术尊严。以诚信为重点,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培育新型人际关系,在锤炼学术素养中磨砺学术精品,在勤业精业中做好社会表率,用发自内心的热情和赤诚实现自己学术的价值,展现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新担当、新作为、新形象。

  (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作者简介

姓名:梁启东 工作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职务:副院长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