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纪实
2019-09-27 09:27:0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纪实 新华社记者 王琦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极为重要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特别关心,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推动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各族儿女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正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敖包嘎查的蒙古族村民在乡村文化活动室演唱民族歌曲(2019年4月17日)。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举旗定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整体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这就决定了新时代推进民族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女童班的学生在展示刺绣作品(2019年3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总结我国民族工作成功经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谋划全局,着眼长远,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做好民族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我国民族工作的成功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做得是最成功的。 一名小女孩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马依村的学校里上课(2019年5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地 摄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总书记来到赤峰市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走进四世同堂的“多民族之家”,同当地10位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指出要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做好民族工作,要守护好民族团结这条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领袖人民爱”。为带头做民族团结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参选全国人大代表,并在全国人代会参加审议时指出:“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决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民族地区是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全国120个自治县(旗),有8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三区三州”都在民族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看望慰问时强调:“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 为打赢这场硬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群众的易地搬迁安置房(2017年1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大凉山腹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彝族贫困户家里,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指出要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历史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各民族、解放各民族、振兴各民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 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民族地区才能告别过去的贫困落后。只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能够撼动我国和谐民族关系,我国民族团结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 党的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需要一大批民族地区的好干部。“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