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正文
分享到:

“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后代:“跟党走,我们过上了红火的幸福日子”

2021-09-16 10:02: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傅煜

“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后代:“跟党走,我们过上了红火的幸福日子”

  朱小红在村里巡逻。 朱桂花 摄

中新网郴州9月15日电 (记者 傅煜)在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朱淑华眼噙泪水、饱含深情地讲述着“半条被子”的故事。她极富感染力的讲解,让游客深受感动。

“半条被子”故事的广泛传播,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让昔日闭塞的沙洲村蝶变成村美民富的“明星村”。作为故事主人公的后代,朱淑华等不断见证着这个温暖故事给沙洲带来的全新蜕变。

“做梦都没想到”的好生活

天刚微亮,83岁的朱中雄便早早来到祖宅打扫卫生、整理摆设,迎接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端坐在堂屋长凳上,他为有需要的游客不断讲述着曾发生在这里的“半条被子”故事。

朱中雄是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儿子。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卫生部驻扎在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事后,老人逢人就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为挖掘“半条被子”红色资源,从2017年开始,当地建设的沙洲红色旅游景区面世,“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红军广场及沙洲田园综合体等文旅景点和项目相继建成,人均耕地不足0.7亩的沙洲村村民由此吃上“旅游饭”。

景区内“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徐解秀故居是许多游客必来“打卡”之地。“当时下着大雨,母亲见3名女红军经过我家门前,就请她们到家中留宿......”虽已年过八旬,朱中雄仍能清晰还原母亲这段往事中的细节。每天坚守祖宅的他在这里担任义务讲解员,带游客参观红军住过的房间,只为让更多人知晓当年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深情。

经历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朱中雄,谈起这些年生活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家里什么都不缺,村里也大变样,做梦都没想到如今我们能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

“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谨记母亲教诲,朱中雄经常告诫后辈“不能忘本”,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要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红色故事带来的红火日子

记者见到徐解秀孙子朱小红时,他正在自家土菜馆忙着用微信和一旅游团在线确认第二天的菜单。随着湖南新一轮疫情结束,这家村里的“网红”店又开始恢复往日生气。

  朱淑华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 朱桂花 摄

因无一技之长、父母年迈多病,原以务农为生的朱小红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景区建成,在当地政府帮扶下,朱小红参加了厨师技能培训班,将自家住房改建后在村里第一个开起了土菜馆。加上兼做景区保安,他不仅早就实现了脱贫,日子也越过越甜,去年的家庭总收入达到30多万元。

“今年旅游旺季,我临时请了18人打下手,每天有600多名游客来店里用餐,一天的毛收入就有1万多元。”朱小红说,不断攀升的游客量,让他经常借用村里祠堂作为用餐地,村里的餐馆也从一年前的五六家增加到现在的十多家。

生活发生巨变的不止朱小红一家。在整个沙洲村,当地通过积极开展农家乐厨师、乡村旅游培训班等“人人有技能”培训,共发展民宿、餐馆、商店48家,民俗摊位135个,让40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2020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4360元增长到15000元;村集体收入比2014年增长约83倍,达56万元。

“红军当年送来半条被子,共产党现在又给了我们幸福路子。”朱小红深有感触地说。在他看来,作为徐解秀后人,要从懂得感恩、从每一件小事中传承“半条被子”精神。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他曾向村里老人赠送月饼送上中秋祝福;米饭不收钱是他店里不成文的规定;有游客在店里落下东西,他辗转联系上对方,自付邮费寄过去......

红色家训代代相传

“每次向游客讲述‘半条被子’故事,就让我想起逝去的亲人,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这个发生在自家人身上、从小听到大的故事,被徐解秀曾孙女朱淑华讲得格外动情。

朱淑华说,曾祖母“要紧跟共产党走,要在国家有需要时挺身而出”的红色家训一直影响着家里人。她的父亲、弟弟等5位亲人都在正当年时参军,弟弟朱凯华于2008年成为西藏边防总队的一名戍边军人。“边区条件艰苦,祖辈的教导时常给予他温暖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因交通闭塞、山高地少,沙洲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那时,村里的年轻人争着往外跑,朱淑华也不例外,高中毕业后便去了广东务工。随着小村庄热闹起来,朱淑华毅然决定回乡发展。2018年村里建成“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她通过不断学习应聘成为这里的第一批讲解员。

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朱淑华说,相较在外地务工,这份让她感到“自豪而有意义”的讲解员工作,不仅更加稳定,还能兼顾家庭。“从家里过来就十多分钟路程,上班前还能给孩子做好早餐,送他上学。”

累计新增游客18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6倍......近一年来,朱淑华见证了村里游客量的跳跃式增长。“最忙时一天接待了12拨游客,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虽然工作量由此增加,但她乐见于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的许多年轻人又回来了。

“如今,贫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跟党走,我们过上了红火的幸福日子。”要把红色故事讲到游客“心坎里”的朱淑华说,通过一次次宣讲,她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洗礼,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传播红色家训的信念。(完)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