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文化评析】“形神兼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09-14 12:35:40 作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文化评析】

作者:杜冰

电影《长安三万里》暑期热映,家长领着孩子们沉浸光影,领略中华诗词的非凡魅力;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开启全国巡演,精彩的情节、精美的视效令人陶醉;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第二季启动,“无声之音,无形之相”的书法艺术更加贴近大众……近来,“传统文化热”成为文化市场一大亮点,折射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与旺盛生命力。

亲近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对于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以更加多姿多彩的形式,给予他们陪伴和引导,在更大范围、更高质量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强化培育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教育工作者注重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年龄、不同学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层分类融入德育课程。在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认知程度、个人志趣、生活背景等条件的基础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加普及、更加深入人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更加丰沃。与此同时,一些教育者还创新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地方文化特色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地域性元素,因地制宜盘活身边的文化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地生根,为青少年营造亲切而富有特色的文化场域。

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也应进一步思考,如何沉下心来把更多的“速成”“打卡”变为“日常”,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方面,用好新技术、用活新技术,把传统与时尚结合得更为紧密或是值得关注的路径。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如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和深化插上飞翔的翅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将用好新技术、用活新技术与抵达“现场”、勇于“试水”充分结合,借助智慧教育、多媒体平台,依托大中小学段、家校社平台,营造全时空的文化教育环境,在原文、原声、原味、原样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出更加饱满、更加灿烂的魅力。

不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形”与“技”的层面、过度沉醉于外在的技术和技巧,是难以持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说到底还是要把握住其中蕴含的核心内容与根本逻辑,掌握其中蕴藏的价值观念、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做到“形神兼备”,方能更好地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4日 02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