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被誉为“无墨的中国画”,是巧夺天工的指尖艺术。浦城剪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到清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经过上千年的融合演变,浦城剪纸既保留中原文明印迹,又融入吴越源流遗风,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浦城剪纸最大的特点是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以字组画,花样图形多与装饰对象相似,开创了中国民间剪纸“礼品花”之先河。 (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
在第三届进博会上,来自福建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冬梅带来了形式各异的浦城剪纸,既有优秀作品既有传统花样,也有现代作品,以及文创品。她还拿起剪刀进行现场创作,赢得了国内外嘉宾的高度赞赏。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周冬梅希望在进博会的大舞台上,能让浦城剪纸被世界“看见”。(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
1967年出生的周冬梅学习剪纸已近40年。毕业后,她被安排在浦城县文化系统工作,有机会接触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从此对这一传统技艺深深痴迷。上世纪90年代,她第一时间报名县里的剪纸培训班,潜心钻研剪纸技艺。2008年,周冬梅带着几名剪花手工业者,成立了“剪花嫂剪纸坊”,从事剪纸产品研究、创作、生产、教学、营销。图为周冬梅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
“生活是创作的一大源泉。”在周冬梅看来,剪纸作品创作不光要艺术的灵感,而且更是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剪纸技法等多个因素的融合。今年疫情期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疫,这让她感动不已,激发了她创作的热情。2月份疫情最严峻时期,她用了一周时间创作了《中国力量》抗疫主题剪纸作品。(受访者供图) |
近年来,“剪花嫂剪纸坊”加强剪纸产业项目的策划包装,积极尝试把古老剪纸技艺和生活文创、乡货、餐饮进行“跨界”融合。今年,周冬梅把“全福游、有全福”的剪纸作品图案应用到了丝巾产品上,取名《剪纸与丝绸之路》,获得了2020福建文创大赛的铜奖,接下来还将应用到领带、瓷器等物件上。(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
“剪纸过去用在民俗活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结合了生活用品,才具有实用性,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周冬梅从各类艺术、设计中汲取养分,开发出了含有剪纸纹样的衍生系列产品,让这个传统的技艺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真正能融入现代生活。图为周冬梅展示剪纸元素的手机壳。(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
周麻婆是福建一家知名的餐饮企业,创始人周红霞也是一名浦城人。几年前,周红霞和周冬梅在一次交流中提到如何把家乡的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经多次沟通,双方构思出了非遗剪纸主题餐厅,让顾客在吃饭的同时去了解剪纸文化,既喜庆,又有韵味,还能营造家的感觉。图为周麻婆剪纸主题餐厅。(受访者供图) |
非遗主题餐厅是周冬梅将剪纸进行跨界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最近,她还把剪纸与南平的茶文化进行结合,和武夷姑娘茶空间在福州、南京等地开设了十多家剪纸主题茶文化体验馆,借助他们的平台展销剪纸产品,进一步扩大浦城剪纸的影响力。 图为瓷器产品融入了剪纸元素。(受访者供图) |
通过跨界融合,剪花嫂剪纸坊生意越来越大,但周冬梅更大的心愿是做好剪纸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她经常带着“剪花嫂”们开办公益性质的剪纸培训班,并走进校园、单位、企业等场所,组织体验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到剪纸技艺的魅力。“作为代表性传承人,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做好传承的工作。只要感兴趣的人多了,剪纸技艺就能走下去。” 周冬梅说道。 |
>>>【体验回顾】浦城剪纸线下体验活动在福州举办 网友感受指尖上的艺术 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进博会上,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闪耀亮相,让来自全球各地的展商领略了中国传统技艺的文化魅力。来自福建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冬梅带来了形式各异的浦城剪纸,既有优秀作品既有传统花样,也有现代作品,以及文创品,她还拿起剪刀进行现场创作,赢得了国内外嘉宾的高度赞赏。 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周冬梅希望在进博会的大舞台上,能让浦城剪纸被世界“看见”,她还意外收获了一批订单,上海一家工艺美术公司需要订一万多张的剪纸,用于礼品套装中挂历的装饰。 多年来,周冬梅一直致力于浦城剪纸技艺的研究、传承与发展,这几年,她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让传统非遗大放异彩,生生不息。>>>点击阅读图文版《金剪生花,周冬梅的剪纸“跨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