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亦称瑶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中国古代十大古曲中,古琴曲占了其中七首,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此掀开传承新篇章。 12月隆冬,记者来到福建非遗博览苑,探寻闽派古琴的“江湖”。伴着悠悠古琴声,掀开垂帘,身穿短衫、神态儒雅的张俊波正在细致地指导学生弹琴。这样的场景对张俊波而言再熟悉不过了,除了周一闭馆和外出表演,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在这里教琴。伴着学生空灵的琴音,张俊波将闽派古琴的历史和他与古琴的不解之缘娓娓道来。 探古今 张俊波演奏。受访者供图 论“江湖”,闽派古琴属于中国九大琴派之一。闽地古琴自宋以来即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而后元明清得到继承与发展。明代刘珠著录《丝桐篇》论述琴学流派,其中所言:“近世所习琴操有三,曰江、曰浙、曰闽......”此即“闽派”一词在文献中的最早出处,亦可见当时琴学流派中已有“闽派”之称。 据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历代琴人传》记载,宋代福建琴人有南溪徐理、大儒朱熹等10余人,其中以朱熹最为世人所熟知,著名琴学论著《琴律说》即朱熹所撰,他还创作过三首琴曲,其中尤以《碧涧流泉》最广为流传,朱熹也斫琴,现逝江博物院即收有朱熹所斫之琴。明代时“闽派”提法正式出现,代表性琴人有永安杨表正、福清朱宗明、晋江李贽、莆田杨日等30余人。 闽派古琴发展到清代,出现各领风骚的局面,据《历代琴人传》载有闽派琴人48名,为闽派古琴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进一步扩大了闽派古琴的影响。林则徐途经浦城时,特地逗留造访祝桐君,两人在祝家花园推心置腹,吟咏唱和,不觉天亮,成为美谈。 勤学艺 张俊波在李禹贤老师的指导下,打开了探寻古琴奥妙的大门。受访者供图 琴之为器,大道寓焉。古琴作为四艺之首,是一座蕴藏丰富、亟待继承整理和发扬的音乐宝库,需要一代代的琴人用尽毕生的心血去努力。 17岁时,张俊波从广播剧《高山流水》中听到《泣颜回》《高山》《流水》三首古琴曲,独特的音韵深深地吸引了他,从那一刻起,他选择与古琴一生相伴,先后师从李禹贤和成公亮。在张俊波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闽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时,他已经深谙此道近30年。 闽派古琴具有很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古琴界认为闽派风格是“指法精细,旋律分明,虚实相涵,发音连贯”。可在张俊波看来,闽派古琴艺术风格还自有其“激昂”的一面。特别是由李禹贤老师打谱,闽派古琴独有的经典曲目《风云际会》,除了注重形象的表达,指法的细腻,缓急有度外,也很好地再现了清代琴人黄晓珊《希韶阁琴瑟合谱》中所言的“八闽之激昂”的特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科班出身的李禹贤被分配到福建艺术学校,教的虽不是古琴专业,可遇到真正愿意学的学生,还背着一张古琴找上门来,也愿意倾囊相授。就这样,张俊波踏入了古琴殿堂。 张俊波演奏。受访者供图 “在我的印象里,李老师上课特别严格,很有威严。”张俊波回忆道,“李老师的教学注重‘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要求我每次去上课都要带着本子,为的是抄录琴谱,学到哪抄到哪。学生要上台表演,都得先过李老师这一关。” 正因为这样,李禹贤为张俊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禹贤也特意在爱徒的琴谱本上为其书写了林纾诗句“同辈渐稀君愈贵,贫穷能守计非疏”,并盖上“劲草琴门”的大印,以资鼓励。 1995年,张俊波拜谒了成公亮,此后他通过互通邮件的方式,向成公亮请教诸多问题。张俊波对待古琴艺术的认真态度与严谨作风触动了李、成二老,也正是二老这份惺惺相惜、惜才爱才的心意,使得张俊波得以在求学道路上越走越远,对古琴艺术的热忱历久弥坚。 得益于二老的教导,如今的张俊波对于教导弟子也是“严”字当头。“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跳’出去。”张俊波说。他教导学生:“古琴演奏时音准绝对不能马虎,3就是3,4就是4,不能有任何敷衍,而节奏可以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但要搞清楚音乐的断句,中国音乐受戏曲音乐影响很大,所以特别要注意断句,乐句间是有逻辑的,我们对古琴及传统文化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作为一名琴人,张俊波对古琴艺术有着极高的自我要求。他的琴曲有柳暗花明之感,一曲抚弄,追求的是曲调语法的气韵流布,旋律进驻得圆当酣畅。“得从心底喜欢古琴,才会去研究古琴背后的文化,才能研究得好。”张俊波说。 在2017年福建省华人华侨春晚上,张俊波与著名施坦威钢琴演奏家安宁合奏的《梅花三弄》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惊艳全场。古琴素来以独奏为主,而此次的演奏中,两人仅用两天的时间进行磨合,古琴和钢琴珠联璧合,这是张俊波在演奏方面的一次重要突破和创新。 扬琴韵 张俊波演奏。受访者供图 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古琴文化,从2011年开始,张俊波应省文化部门的邀请,在福建非遗博览苑长期驻点,教授琴艺。“古琴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张俊波说,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闽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他愿意将演奏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人,并为推广古琴文化而努力。 2012年9月福建古琴协会成立,张俊波当选为会长。该协会以继承与发扬福建古琴艺术,培养古琴文化研究、古琴演奏、古琴斫制人才及重振闽派古琴为宗旨。 张俊波对古琴协会的未来寄予厚望:“福建古琴协会成立的初衷是希望让福建琴人与省内外同好者有更多交流、切磋的机会。同时为高校和其他机构的古琴爱好者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提升现有人才的水平,拓展新的多领域合作空间。同时,把更多古琴人才引进福建,振兴闽派古琴艺术。” 在张俊波的努力下,福建的古琴文化频繁与外界交流。近几年来,福建古琴协会多次邀请台湾琴家陈雯、孙于涵、黄永明等到福州演出,闽台古琴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深入。 “一脉天成,两岸清音。”在之前的海峡两岸古琴音乐交流会上,陈雯吟唱、黄永明奏阮、张俊波操琴、林佳吹箫,两岸大师通力合作演绎了一曲《关山月》,他们高超的技法将观众带入美妙的太古遗音中,现场响起的掌声经久不息。 “闽派古琴在台湾非常受欢迎。”张俊波告诉记者,得益于近年来闽台古琴的交流,台湾岛内掀起了一股“古琴热”。在之前的一次访问中,他三天跑了6个演奏地点。“虽然辛苦,但我外出表演不仅仅是交流技艺,更重要的是分享了闽派古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张俊波看来,闽台琴缘深厚,虽然在演奏技法、理论知识等方面有些许差异,但其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互交流很有必要。(东南网记者 陈楠) |
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古琴文化,从2011年开始,张俊波应省文化部门的邀请,在福建非遗博览苑长期驻点,教授琴艺。
2012年9月福建古琴协会成立。在张俊波的努力下,福建的古琴文化频繁外出交流。近几年来,福建省古琴协会多次邀请台湾琴家陈雯、孙于涵、黄永明等到福州演出,闽台古琴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深入。
“古琴界认为闽派风格‘指法精细,旋律分明,虚实相涵,发音连贯’,可它也有‘激昂’的一面,很好地再现了‘八闽之激昂’的特点。”——张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