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党政网群> 百花文艺 > 正文

文化遗产需重视学术转换 浙江嵊州聚焦“唐诗之路”

2018-10-09 17:14:43 项菁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文化遗产需重视学术转换浙江嵊州聚焦“唐诗之路”

  图为“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成立大会现场。 项菁 摄

中新网绍兴10月8日电(见习记者 项菁)“文化遗产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突出优势,长期以来,中国文化遗产工作普遍存在重保护轻利用、重学术研究轻成果转化和文化传播现象。”10月8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在“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成立大会上表示,“活化”文化遗产是新时代文化工作的重要历史使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唐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是最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在开发利用、学术转换文学遗产唐诗上,浙江省于1991年起,开启一条独特的“浙东唐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自钱塘江经过绍兴,而后经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达新昌,直至台州天台以及温州的诗意之路。

  图为嵊州剡溪。嵊州市供图

浙江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介绍,“浙东唐诗之路”与“丝绸之路”一样,是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

“传承与弘扬唐诗文化需结合地方特色。”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范诗银表示,素有“千年剡溪唐诗路”之称的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启动了“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这将系统性地传播、弘扬唐诗文化,是一个经典案例。

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据初步整理和考证,截至目前,唐代吟剡诗人158位,诗篇542首,嵊州市剡溪已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区。据悉,“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建设旨在全面挖掘、整合、开发剡溪的深厚文化底蕴,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浙东唐诗之路”景观带建设。

无疑,“浙东唐诗之路”会逐步“活化”唐诗文化。然而,如何切实让文化遗产古为今用,亦为唐诗学术研究成果转换的关键。

以“丝绸之路”为例,陆建松介绍,伟大的丝绸之路,不仅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中国与亚欧大陆的国际贸易,更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传播、交流融合,“‘唐诗之路’应以讲述其文化文物故事为契机点,从影片、动画形式,文化故事讲解词,以及文创产品等方面发力。”

叶菁则表示,加强“浙东唐诗之路”建设,需促使沿线各地区开展合作交流,建立保护开发工作协调机制,使该建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浙东唐诗之路’的科学开发利用,将服务当今社会,造福子孙后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