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党政网群> 百花文艺 > 正文

第五届电影教育国际论坛聚焦“中国电影学派构建”

2018-10-15 10:22:53 马海燕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第五届电影教育国际论坛聚焦“中国电影学派构建”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王鸿海致辞。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马海燕)第五届电影教育国际论坛14日在北京电影学院落下帷幕。本届论坛旨在通过梳理40年来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探讨电影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电影学派构建之间的关联,为中国电影从大到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论坛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演讲。主办方供图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王鸿海指出,在今天变化着的电影教育生态中,教育者应从中国电影教育的实践和经验出发,以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思路,积极参与到全球语境下电影教育学科范式转型的探索,推进中国电影学派进入一个新阶段,助力中国电影向电影强国行进。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军认为,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应重点考量三个问题:一是网络时代传统受众向数字原住民的变化;二是泛艺术教育生态下,电影从业人员应匹配更高级别的艺术品位,创作满足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精品;三是电影教育应与职业需求对接,允许多样化的工种进入教育体系,以满足职业发展需求。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路海波认为,中国电影教育应尝试实现两个转型:一是观念的转变,从耻于商业电影向重视商业电影的转变;二是电影教育招生的改革,应拓宽理工科进入通道,弥补电影叙事逻辑不足的短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表示,在跨界交流、胶片消亡、DV流行、网络普及等外部环境影响下,当代电影人才的培养逐渐向一些传媒学院和综合性高校扩展,更为多元、不拘一格的教育格局已经形成。

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高醇芳提出,中国电影应回归到中国教育源头思考电影体系构建与传播问题。培养中国电影学派导演应有的素养和文化水平,才能面对国际面向未来。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认为,新语境下,电影教育应重点培养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工种,同时提高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养。

本次论坛还设置六个分论坛,分别从“第五代”的培养经验、综合高校的电影教育、青少年的电影教育、电影教育的国际视野以及电影教育的发展模式等维度出发,为中国电影教育的未来描绘蓝图。(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