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灯会像“蹦迪”广场? 亲历者说:并没有
2019-02-22 16:43: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故宫的“网红”进阶史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上官云) 20日晚,“紫禁城上元之夜”落下帷幕,但这场文化活动引发的话题却仍呈刷屏态势。尤其对灯光照明、投影设计等,更是出现了两种不同评价—— 有人认为“灯光秀的审美有点土”,有人则觉得“太和门投影很美”……而这次真实的故宫“上元之夜”,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一场“灯光秀” 两类不同评价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今年元宵节的夜晚,由于“紫禁城上元之夜”的举办,故宫灯光绚丽,还能看到投射在太和门上各种海水江崖图案、上元之夜和元宵节的字样。《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则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古建屋顶上,当观众行走在城墙之上,很有点“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但这场“灯会”,却招致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槽点主要集中对午门、神武门等的灯光设计上。 有人认为,此次故宫夜场的“灯光秀”很土气,形似“蹦迪”:滥用射灯,配色辣眼睛,不能契合故宫的庄严大气。 但也有观众觉得,里面灯光很美,看得很开心。当远远望着故宫的灯光,看到被“点亮”古建筑,恍然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不赞成只看了一眼‘灯光秀’就长篇大论吐槽,评价时至少要亲自进去走过一圈。”有人如是表示。 元宵节当晚,记者也在现场看到,实际上,网传特别闪耀的午门“灯光秀”持续时间较短,属于“点亮仪式”,欢呼过后,人群也并没有像在“迪厅”一样那么喧嚣,而是有次序地走进午门,从西马道登上城楼。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尤其当走过东城墙时,观众并不多。伴着灯光,一组宫殿在人们身侧徐徐显现出来,安静、壮美;畅音阁传来婉转的戏曲唱段,也衬托了故宫静谧的夜景。 文物古建会因“灯光秀”受到影响吗? 当然,除了吐槽“灯光秀”把故宫照得像“迪厅”,更多人担心的是,故宫里全是古建筑,这样大规模的“点亮”,还有激光投影,会不会对文物造成影响? 据此前故宫提供的资料显示,“紫禁城上元之夜”的照明设计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在方案制定阶段,就考虑到避免因照明对古建筑产生损害。 比如,通过设定不同的灯光强度,产生光影对比,使其在夜间自然产生立体感,达到“见光不见灯”的布光效果。使照明融入建筑。 太和门建筑主体及汉白玉台阶作为主要投影目标,通过激光投影技术,实现精准对位,让数字画面呈现在故宫古建筑之上。 光峰科技负责本次太和门点亮项目。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光峰ALPD激光光源为冷光投射,投射建筑表面不会产生任何光热,从而避免古建筑表面釉层、漆层等受到伤害。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并且,该负责人表示,大型投影秀的设备搭建无须在建筑附近进行大型的施工行为,从而保证古建筑能够轻松“换装”而更无须承受施工压力。 庄重、大气的故宫灯会更满足公众期待 “故宫‘灯光秀’被‘吐槽’,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最终呈现的效果未能达到观众预期,存在心理落差。”针对上述话题,时评人韩浩月做出了如此分析,“活动名字原本叫‘紫禁城上元之夜’,大概是射灯灯柱过于抢眼,后期被网友称为‘灯光秀’”。 到今年,故宫已经走过了近600年的岁月,几乎每一座宫殿都有一段故事。因此,韩浩月说,灯光的运用应该更多地为古建筑本身服务,去体现故宫厚重的文化底蕴,不能“喧宾夺主”。 他提出,此前曾有故宫“上元之夜”其他美景图传出,只不过可能在几个人们关心的重要场合,有些差强人意,“这些声音,也会给故宫下次举办同类活动时提供一些建议”。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此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采访时也说,灯会办两天结束之后,故宫下一步将会评估活动的意义:如何举办得更好、什么地方还可以继续点亮而不伤害古建筑等等。 韩浩月则建议,如果再次举办灯会,可以请权威的文化专家担任顾问,提供富有创意和可行性的方案,灯光运用得当,塑造古诗中上元夜的那种富有文化意蕴的场景,也许更能让观众喜欢,“一个庄重、大气的故宫灯会,会更能满足公众的期待与想象”。(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