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家变主播 新媒体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
2019-08-08 16:12:11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月青 肖月青 |
80后陈霈然来自“黄梅之乡”安徽安庆,严凤英等黄梅戏大师皆出自那里。和前辈们一生专注于传统戏曲舞台不同,陈霈然除了在剧场演出,还把“舞台”搬到了网上,在多个直播平台做起了网络直播,利用新媒体传播戏曲文化。 近几年,越来越多像陈霈然一样的戏曲人从线下来到线上——越剧徐派传人黄燕舞、广东西秦戏剧团团长吕维平、河北梆子梅花奖得主吴桂云等戏曲名家纷纷进入网络秀场并圈粉无数。 戏曲名家变身网络主播,趣谈梨园台前幕后,弹幕刷屏随时饱览鲜活观戏体验;素妆才罢,声韵袅袅,当红花旦亲自演示拍彩、勒头的秘密……古老的中国戏曲,如今正兴起拥抱互联网的新热潮。 不久前,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支持,光明网主办、思享无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为人民抒情 追梦新舞台——2019戏曲传承与全媒体传播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戏曲界知名演员、编剧、评论员,高校学者,直播平台代表等嘉宾,共同就如何结合全媒体传播手段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展开对话。 传统戏曲人要绷起传播这根“弦” “20世纪80年代,每次我们演出前,就在报纸上登个‘豆腐块’大小的文章,告诉观众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戏要演。”这是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印象中的戏曲传播。 进入新世纪后,媒体环境发生很大改变,但传统戏曲人似乎对传播的认识仍然止步不前。 2011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出品的昆曲《红楼梦》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曾主动提出,可为演出进行现场直播。“我们在院务会上讨论半天,最后还是婉拒了。我们当时想,要是进行直播了,谁还到剧院看我们的戏啊。”座谈会上,谈起这段往事,曹颖有些遗憾,“错过了一次利用大众传媒宣传推广昆曲的机会”。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副团长李铭也有类似的感受。“我们的一些老艺术家,在思想观念上还不够开放,总觉得自己吃苦受罪学到的 ‘绝活’不能轻易地露出去。”李铭说,“其实,包括我们院团领导在内,过去的关注点也多放在创作上,对传播的投入非常不够。” 李铭表示,前段时间宣传部门希望他们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推送一些戏曲的素材,如演出片段、排练花絮,“演出片段是有的,可排练花絮却很难搜集,因为我们平时排练时,压根儿就没想过留素材,也没想过宣传报道会需要这些东西”。 事实表明,在全媒体时代,于戏曲传承而言,传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媒体的传播不仅不会对剧场观众造成分流,反而还会给剧场引流。比如,2016年的一次演出中,知名昆曲演员魏春荣和王振义,采用了粉丝众筹的方式,通过社群、社交媒体、众筹网站等互联网的方式推进,上线7天便成功筹得10万元,完成了对昆曲“粉丝”的精准传播。 |
相关阅读:
- [ 08-05]新媒体环境下广告的强制性表现及其治理
- [ 08-05]新媒体环境下广告的强制性表现及其治理
- [ 08-05]新媒体助力精准扶贫正当时
- [ 08-05]新媒体助力精准扶贫正当时
- [ 07-30]2019福建房地产企业新媒体品牌榜全揭晓!它们为何排名这么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