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央媒战“疫”记(2)| 新华社:做强权威发布,主力军唱响主旋律
2020-03-02 16:02:08 来源:中国记协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向全国蔓延,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疫情就是命令,报道即是使命! 新华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急协调动员,强化组织指挥,深入疫区采访,发布权威信息,创新传播手段,采写推出一大批来自现场、感动人心、鼓舞斗志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引导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 反应迅速、组织有力,把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抗疫防疫报道的具体行动中 面对海内外关注的目光、面对民众的焦虑与恐慌、面对瞬息万变的舆情发展,舆论引导工作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疫情的斗争。 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新华社立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全社进入抗疫防疫报道“战时”状态。迅速成立抗击疫情报道工作专班,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跟踪疫情发展、策划报道选题、制定报道方案,有力有序组织全媒态报道。 1月22日,新华社在武汉成立前方报道指挥部,从总社和全国各分社抽调骨干记者编辑增援湖北特别是武汉报道,与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一起组成90多人的报道力量,奋战在湖北防控一线。随着湖北疫情发展,陆续选派编辑记者组成黄冈报道团队、孝感报道团队,确保了在疫情严重地区,始终有新华社来自一线的报道。 2月8日,新华社武汉前方报道组出发报道方舱医院武汉客厅院区,在新华社湖北分社前合影。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新华社进一步完善加强对抗疫防疫报道的组织指挥,总社各采编部门、国内各分社均成立应急报道专班和防控疫情报道小分队,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报道。 聚焦重点、回应热点,充分发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在此次抗疫防疫报道中,有力发挥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始终突出核心,体现党的坚强领导。对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等,及时组织播发快讯、消息,统筹组织深度解读、高端评论、国内外反响等报道,推出各种形式报道近3000组,播发20多篇“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评论员文章,平均被400多家媒体采用;精心打造《“手”卫人民》《人民战“疫”》多个重磅微视频,全网浏览量均过亿;“学习进行时”“学习快评”“金声来习”“第一观察”等栏目推出《心在一起,“战疫”必胜》《这场“战疫”,习近平这样排兵布阵》等全媒态解读,全网总浏览量超过23亿次;对外播发《习近平誓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等英文稿件,被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千余家海外主流英文媒体转载。 做好权威发布,传递权威声音。发挥多渠道多终端优势,准确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新闻发布会、各地区各部门防控举措行动等,跟踪报道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工作,第一时间向海内外传递疫情防控权威信息。对疫情发展、患者救治、物资供应、民生保障、社会秩序维护等加大报道力度,《全国各地6000余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着力治,加力控,全力防——武汉防控疫情最新热点追踪》《集中收治!集中隔离!聚焦武汉抗击疫情最新措施》等报道,有效回应关切,提振社会信心。 1月28日,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潘志伟在武汉天河机场采访抢运救灾物资。程敏 摄 提前组织策划,打造精品力作。在此次防疫抗疫报道中,新华社坚持精品导向,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节点提前策划、深入采访、精心打磨,推出《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武汉,负重前行——“封城”七日记》《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纪实》等重点报道,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深入挖掘坚守防控一线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播发《拼渐冻生命 与疫魔竞速——记疫情“风暴眼”中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八旬老人请战!“小汤山”经验直达“火神山”》《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和重磅微视频《天使的逆行》《今天,不可触及的爱,无处不在》等暖心佳作,被媒体广泛采用;在立春之际,回顾展示抗击疫情以来的感人瞬间、经典画面,推出《国家相册》特别节目《冬去春会来》等融合报道精品,全网浏览量超过1000万。 1月28日,新华社记者胡喆在武汉协和医院采访治愈出院的被感染医护人员。 抓住社会热点,主动回应关切。开设权威访谈栏目,首期独家专访钟南山,及时传播科学声音,传递防控信心,系列报道共被2200家媒体转载,全网浏览量近25亿次,随后推出李兰娟、张文宏、王辰、王贵强等专家访谈,持续形成刷屏之效。针对社会对经济形势、物资供应、民生保障等方面担忧,深入一线加强现场报道,播发《战“疫”之下如何守护一线医护人员》《市场供给充足 部分菜价走低——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走访见闻》《春运返程“防疫阻击战”——北京防疫一线民警工作纪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报道,播发《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能否保障?复工复产如何有序推进?看六部门这样部署》《不寻常的“开工季”不寻常的干劲与力量——一线企业复工复产调查》等稿件。此外,通过评论员文章、时评、微评、网评等言论报道“组合拳”,播发《以公开透明安民心强信心》《别让恐慌式抢购给防疫添乱》等稿件,及时传播正确观点,有力引导舆论走向。 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张旭东(右)采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 针对海外关切,加强对外报道。对外稿件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英国每日邮报等境外媒体广泛采用,数十条英文稿被境外媒体采用过百家。在世卫组织发布此次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第一时间播发权威部门表态;针对有外媒曲解世卫组织声明,及时公布世卫组织官网声明全文和视频。坚持每天推出英文评论,驳斥美西方抹黑污蔑,如针对美国官员“中国发生疫情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等言论,采写《乘人之危不会让美国伟大》等英文评论,得到海外网友积极响应。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新冠肺炎报道总浏览量突破4亿次、互动量超过2500万次。推出“社交媒体舆情观察”专题,多方集纳海外网友留言,播发《中国人的坚强乐观温暖了世界》《谣言粉碎机》等稿件,取得良好对外传播效果。 发挥全媒优势,创新话语表达。把融合发展成果充分运用于此次抗疫防疫报道。开设“我们在武汉”“隔离区直击”“民生直通车 同心战‘疫’”“新华社记者武汉Vlog日记”等全媒体报道栏目,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舱医院抢建收治等直播报道,带领受众身临其境走进抗击疫情现场,平均点击量千万次。围绕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成交付使用,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卫星数据等多种报道手段,推出《卫星高空“监工”,看雷火双神山如何迅疾如雷》《火神山医院是如何炼成的?》等系列新媒体报道,动态展示医院建设从无到有全过程,画面震撼、说服力强。制作推出原创MV《挺住,武汉》《我在你身边》、音乐纪录片《坚定希望》以及线上公益音乐会《坚定希望 中国加油》等,取得刷屏之效。 1月25日,新华社记者肖艺九冒雨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采访。 做好科普宣传,加强信息服务。抓住网民关注热点,多方采访权威专家,播发《个人防护,你要知道的十个关键》等数百条科普报道,宣传防护知识,提升公众自我保护意识。3D新闻报道《最硬核的洗手教程来了!》,360度展示“七步洗手法”,被广泛转载。制作6集疫情防控系列漫画《防疫,也要防“抑”》,有效缓解公众焦虑。加强信息服务,两微一端推出“患者同程查询”功能、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查询系统、“求证”平台等,受到广泛好评。 践行“四力”、冲锋陷阵,新华社记者也是抗击疫情的战士 危难时刻见本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新华社记者是不畏艰险的“逆行者”。 春节假日期间,大批党员干部和记者编辑主动放弃休假,加入抗击疫情报道。他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把家庭困难放在一边,主动请缨,忘我工作;他们无惧艰险,冲锋陷阵,在除夕夜深入重症隔离区病房采访报道;他们千里驰援、分秒必争,一下车就投入战斗,接续奋战;他们夜以继日,兢兢业业,精编细核签发稿件直至深夜。 1月27日,新华社记者王作葵(左)在汉口医院采访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医生。 奋战在疫区的新华社记者积极践行“四力”,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历史,抚慰人心,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疫情发生后,湖北分社全体记者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克服诸多危险和困难,全身心投入报道;1月22日,首批增援记者驰援武汉,行进路上即开始发稿;1月23日,第二批增援记者抵达武汉,他们提前策划,积极采访,“我们在武汉”系列报道取得广泛传播;在鄂探亲休假的总社部门和其他分社采编人员就地开展采访报道;根据疫情发展,临时组建的黄冈、孝感报道团队迅速进入状态,采写了大量现场报道。 经过20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新华社播发各形式稿件近3万条,通稿单篇最高采用3583家,新媒体报道单组最高浏览量接近25亿次,成为海内外关于抗疫防疫报道的权威信息源。“新华社记者也是抗击疫情的战士”“新华社是一支没有番号的部队”“关键时刻必看新华社”……读者发自肺腑的评价,是对新华社记者的最高奖赏。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报道任务更加繁重,新华社战“疫”故事还在续写……
本文内容由新华社总编室提供,转发请注明来源。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