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个人信用报告

个人征信机构将设立

若有违规行为将受重点监管

本报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欧阳洁)中国人民银行近日颁布实施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办法》完善了个人征信机构设立的条件,明确要求设立个人征信机构,要严格遵守《征信业管理条例》,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业务操作、安全管理、合规性管理等内控制度,且信用信息系统应当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二级或二级以上标准。

《办法》完善了个人征信机构市场退出程序,着重解决了数据库处理流程和征信机构退出流程的衔接问题。同时在监管措施方面,《办法》在明确征信机构报告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点监管制度。规定在征信机构出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发生信息泄露、出现财务状况异常或严重亏损以及被大量投诉等情形时,人民银行可以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酌情缩短业务开展情况报告周期、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周期,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此外,《办法》还细化了对个人征信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管理要求。

据介绍,世界银行于10月28日发布的《2014营商环境报告》将我国的信用信息指数从4分提高到5分,并推动我国信贷融资便利度排名从第八十二名提高到第七十三名。这是继2007年之后世界银行再次上调我国信用信息指数,反映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健全、授信决策更为便利以及信用信息环境不断改善。“信用信息指数”是世界银行用来反映一国从公共或私人征信机构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以及所获信息的范围和质量的指标。

信用报告实现网上查询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在探索中前行

28日起,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试点扩至9省份。信用记录几乎涉及个人每项重大经济活动中,实现网上查询能减少为一份报告多次跑征信机构的“痛苦”。此举是否真正便民?能否提高全民信用意识?个人信息安全能否得到保证?

可查内容详细 服务仍需加强

“中国网事”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获悉,此次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试点范围从原先的江苏、四川、重庆3个省市扩大至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等9个省市。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网站提供的说明,个人查询信用报告需先进行注册,提交查询申请,24小时之后便可查询结果。查询结果包括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三方面内容。

有网民体验了信息查询系统之后表示,可查询的内容很详细,除了贷款、贷记卡逾期记录,还可查到欠税记录、强制执行记录、民事判决记录、行政处罚记录及电信欠费记录等。

记者于28日下午体验了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查询流程,发现网站登录非常缓慢,注册网页需要多次刷新才能打开,完成注册查询耗时比较长。记者就查询系统速度较慢这一问题致电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400服务电话,人工服务一直处于“忙音”状态。

查报告更便捷 能否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随着贷款、信用卡等涉及个人信用的业务的普及,老百姓对信用情况越来越关心。但是在窗口办理个人信用查询业务,往往需要多次去征信机构办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表示,通过互联网获取个人信用报告,是更加便捷的手段。

在体验过程中记者发现,网站注册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分为数字证书验证方式和私密性问题验证方式。记者选择了私密性问题验证方式后,显示出“您使用哪家银行的信用卡”“2012年9月信用额度是多少”等问题。记者了解到,不少人可能会因为对信贷业务不关注或者不熟悉而无法通过这一验证方式。还有网民表示,在生活中可供查询信用报告的网点少,而在网络上查询还不能当天拿到结果,需要等待至少24小时,还不够方便。

还有网民担忧,在网上查询个人信用信息,是否有信息泄露危险?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表示,信息服务平台借鉴国际经验做法,设置了严格的身份验证程序和信息安全保存期限,查询结果仅在互联网网站保存7天,到期后系统自动删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互联网信息查询系统和人行内网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物理隔离。

个人信用系统进一步开放 信用意识亟待加强

业内人士表示,以前的个人信用信息一般只对银行开放,个人只能通过征信机构来查询相关情况,但后来部分小贷公司也能获得查询权限。此次信用报告在互联网上开放查询试点的扩大,代表了我国个人信用系统进一步开放的趋势。

长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黄飚说,对金融行业而言,个人信用系统进一步开放有利于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如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控制金融风险;对个人而言,也有利于凭借好的信用记录来获得贷款,优化个人信贷的生态环境。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表示,我国公民的信用意识普遍不强,对于个人信用“污点”的情况知之甚少。由于个人和金融机构地位不对等,个人对信用信息漠视,金融机构对个人信用的关注多局限于信贷领域。个人信用系统进一步发展应不仅限于信贷领域,应强化道德层面的个人信用,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

专家认为,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设较为滞后。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加快完善这一系统,未来推行难点在于系统覆盖的全面和深入,很多系统接入互联网也需要成熟的技术和时间,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夏冠男 冯璐)

今后市民想要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动动鼠标就可以了。从昨日起,央行互联网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北京在内的9个省市皆可通过这个系统查询。昨日记者也对网查征信进行了体验,发现注册后最快在第3天才能拿到报告。

按照央行公告指引,记者登录https://ipcrs.pbccrc.org.cn进入央行“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点击注册页面。首先,在阅读服务协议、填写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身份验证方式后提交注册申请;之后,平台将进行身份验证,并于次日将注册审核结果的激活码发至注册时留下的手机号码;第三步,用户需在7天之内登录平台激活,才可以使用平台的各项服务,包括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及个人信用信息报告;第四步,在激活用户之后,用户需在系统中输入页面验证码,点击“提交查询申请”。在提交成功24小时后,输入页面验证码,点击“获取查询结果”,最终获得自己的信用报告。

不过,该系统网络昨日有些不给力。中午前后,该系统平台还一度打不开。随后记者仅进行注册就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央行人士表示,这可能是由于上线首日尝试网上查询的人太多才导致的网络拥堵。

央行人士表示,查看报告并非实时,也是基于安全的考虑。“对于那些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急需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的个人,建议可通过现场查询的方式获取个人报告。”央行人士表示,现场查询当日便可拿到征信报告。

■答疑

关于验证—— “问题验证”注册通过率可能不高

在注册的时候,央行提供了两种身份验证方式,即“数字证书验证”和“问题验证”。“数字证书验证”是个人使用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如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行的电子档案,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问题认证”则是基于个人在银行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身份信息和信贷交易信息设计的。央行表示,个人对办理的信贷业务及自身信用交易状况不熟悉或信息与征信系统记录信息不一致,都可能导致个人无法通过身份验证,“问题验证”方式的通过率可能不高。

关于信息——信息变更需用户及时更改

央行人士表示,央行征信系统中的数据来源于各家银行定时上报的数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是正常现象。如果个人信息出现了变更,用户应及时联系相关银行去更改个人信息,才会及时将信息上报给人民银行,收入征信系统。

此外,征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个人不良贷款记录在信用报告上保留不超过5年。

关于安全——查询结果网站只留7天

央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个人信用信息安全,平台在设计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安全性。基于互联网运行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基于人民银行内联网(专网)运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了物理隔离,平台用于验证个人身份的信息和信用报告信息存储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系统每日会对平台的注册和查询申请集中处理,并需要在两网间进行数据交换,而查询结果只在网站上保留7天。晨报记者姜樊

■链接

个人信用报告有什么用?

个人信用报告记录客户与银行之间发生的信贷交易的历史信息,这在居民申请按揭贷款等场合有重要作用。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着急办房贷,等到银行审核才知道,有一张久未使用的信用卡还欠着费。个人信用报告网上可查后,这样的尴尬有望避免。(记者姜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