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8月7日电 题:立秋,收获,希望
中新社记者 史广林 王艳龙 和晓莹
8月7日,立秋。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然而,在乌蒙大地,牛栏江畔,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阵痛。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14年来最大的地震袭来。一时间地动山摇,房屋倒塌。截至7日,615条生命消逝,100多万人受灾。
四天过去了,救援还在继续,民众的生活也陆续重新开始。
老人的生活
花椒,鲁甸县的特产。时值花椒的采收季节,龙头山镇很多民众因为在外抢收花椒而幸免于难。
7日一大早,龙头山镇葫芦桥社60岁的祖万荣便开始忙活起来。先去山上摘一点花椒,摘完后背回来晾晒在院子里。临近中午,他又跑到河谷边的地里将玉米收了回来。
坐在自家院子里,祖万荣剥起了玉米粒。身后是已成废墟的房子,旁边一口锅里正在煮着玉米。此次地震,祖万荣的一位亲属遇难,前两天已经下葬。
地震以来,祖万荣都是住在救灾帐篷里。住了几天后,“闲不住”的祖万荣觉得该做点什么。
祖万荣说,“灾区粮食还是有些紧张,我看大家天天吃方便面也不是个办法,就想着把地里的玉米收了,给救援人员和村民换个口味儿。”
于是,他便又回到了家里。遇到门前有救援人员路过,他就从锅里捞出几个煮熟了的玉米棒子,硬塞给大家。
采访中,祖万荣指着门口种的几棵花椒树问记者:“知道是什么树吗?”
“花椒树吧?”
“是救命树。地震时,花椒救了我们村好多人的命。将来,我们还要靠它致富。”说完,乐观的祖万荣笑了起来。
旁边的邻居家,也在晒着花椒。
大人的行动
“噼里啪啦”,7日8时,龙头山镇街上的实惠超市门前燃放起了一挂鞭炮,关闭四天的超市重新营业。
老板娘石安惠招呼着村民进来“开个张”。“全部按进价卖!”一时间,门庭若市。
五六十平米的超市里,货物齐全,鞋子等日用品和食品等一应俱全。
石安惠说:“前两天在忙着救灾。为了让民众生活更方便,就想着早点开张。不涨价,一律按进价卖。”
与石安惠抱着相同想法的商户不在少数。不远处的鞋店、小杂货店已经陆续营业。
同样,在鲁甸最大的菜市场——西门临时替代市场,大批菜农和菜贩在这里摆摊交易,肉类、蔬菜类品种丰富,前来购买者络绎不绝。
孩子的愿望
7日,在巧家县包谷垴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左右的青山村灾民安置点,远远就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吵闹声。
9岁的潘才娇静静地坐在帐篷边上,看着小伙伴们玩游戏。
今天,她的爸妈将带着两年没见过面的妹妹回来。潘才娇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去丽江市华坪县挖煤,当年两岁的妹妹也跟着去了。她要等着看看胖乎乎的妹妹现在长成什么样子了。
“爸妈都是每个月寄钱回来,这次地震让我们一家都团聚了。”说着,小才娇哭了起来,“但是我们的家没了”。
小才娇说:“爸妈挣钱很不容易,我想好好读书,长大有出息了,把爷爷奶奶一起接出去,住在坚固又漂亮的房子里,不再住在会滚石头的山崖上。”
帐篷外,阳光灿烂。一位30多岁的父亲坐在石头上笑着给女儿梳头。扎起两个小辫子后,女儿俏皮地跑到父亲背后,拿起梳子为父亲梳理起凌乱的头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