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云南鲁甸地震

前天,记者采访两名受伤战士

一个说摔伤了一个说累倒了

昨天,老人拦下他俩要谢恩人

秘密还是没保住……

▲战士石一以格(左一)、毛祖跃(右一)在废墟前和被救老人偶遇,老人十分感谢两位解放军的舍身相救。

余震中废墟倒下来,3名解放军扑在老人身上,用身体挡住砸落的木头。3名战士不同程度受伤,老人毫发未伤。昨日,老人拦下解放军找恩人。

老人拦路谢恩人

昨上午,重庆晚报记者跟随14集团军某部战士去搬运救灾物资。路过一处帐篷时,被一个60多岁当地老人拦下。他凑近个头较高的一名战士问:“那天救我的几名战士怎么样了?”老人指了指帐篷侧后方的一片废墟。“什么时候?”高个战士话音未落,老人就确定地说:“就是你们,口音我听出来了。”

高个战士安慰老人:“没事!”“怎么会没事?两个都血流满面的,你还一瘸一拐的。”老人说。“真没事,你说那个战友已经住院治疗了,没有大碍的。你看我们两个还在这里嘛!”高个战士继续安慰老人。

高个战士叫石一以格,他身旁个头稍矮的战友叫毛祖跃,正是老人要寻找的3个解放军战士中的2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深夜余震有人呼救

老人说,救他的战士,应该是第一批赶到震中龙头山镇的解放军。石一以格说,他们隶属14集团军驻滇某部,地震时正在野外拉练。近百人的先遣队震后1小时就接命令开赴震中。

余震接连发生,8月5日凌晨1点左右,官兵们已超过40小时没有睡觉,他们刚帮灾民搭建好100多顶帐篷。一阵地动山摇后,后山传来呼救声:“有人被砸了,快来人啊!”

3战士叠罗汉救人

官兵们立即跑步前往。两分钟后,战士们发现了被砸的年轻女子。女子受伤不算严重,但好像不能走动,一旁还有一个60多岁老者和几个热心人。

“这里危险,房子摇摇欲坠。你们快撤,伤者交给我们就好。”带队干部一边劝说救人群众撤离,一边组织施救。

“我们能帮一把是一把!大伙齐力了,我们把她抬下去。”老人喊道。就在此时,又一波余震来临。在手电筒照亮下,个子较高的石一以格发现了正在掉落的废墟,他大喊:“保护老乡!”

话音刚落,包括石一以格在内的3个战士趴倒在老人身上。有的用双手和身体护住老人的腿脚,有的用双手和腹部护住老人的头,还有一个战士直接抱住老人,侧趴在地上,身体护住老人身体。

砸落下来的是夹杂着石块的木棒,3个战士都被砸中。3人来不及查看自己的伤情,默契地抬起老人往外跑。

接受采访隐瞒真相

来到空旷安全地带后,战士们才发现自己不是脚趾没有知觉,就是血流满面。老人只是惊魂未定,身上没有任何明显外伤。

石一以格的脚被砸中,不仅有淤血,还出现肿胀,走路一瘸一拐的。毛祖跃的面部也被废墟擦脱了一块皮。受伤较多的周海明,眼角附近被划破,缝了好几针,被送到震中医疗点救治。

目前,3名战士已无大碍。只是毛祖跃的脸上伤疤显得有些显眼,石一以格走路也还有些不太正常———其实前天,在直升机投运物资时,重庆晚报记者就注意到这个伤疤新兵和一瘸一拐的高个老兵。采访他们时,一个说是摔伤了,一个说是累倒了,没想到受伤真相竟然是为了保护老人。

3个战士中,年龄最大的是石一以格,参军11年了,彝族,班长,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

重庆晚报特派首席记者 夏祥洲 冉文 记者 彭光瑞 摄影报道

黄金救援72小时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打电话给省委书记秦光荣,对抗震救灾进一步提出要求——

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确保生命不息救援不止

云南网讯(记者 谢炜)鲁甸“8·03”地震灾情时刻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6日下午5点,鲁甸“8·03”地震黄金救援72小时刚过,5日刚刚离开地震重灾区的李克强总理心系灾区,专门打电话给省委书记秦光荣,详细询问救援进展情况,进一步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要求。

在听取了抗震救灾最新进展情况的汇报后,李克强总理对抗震救灾给予充分肯定,并委托秦光荣,向受灾群众和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广大干部群众转达亲切慰问。

李克强对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三个确保”的要求。一要尽最大努力减少伤残和死亡,确保生命不息、救援不止。要继续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加强专业搜救力量,更有效地开展搜救工作,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工作,抽调最强的医疗力量,尽最大努力把危重伤员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最大限度减少伤残和死亡。要妥善做好遇难者遗体处置,处处体现出党和政府对生命的充分尊重。要科学有序开展救援工作,既要发挥不怕艰苦、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又要注重自身安全、科学救援,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发生新的人员伤亡;二要加强对次生灾害的预警、排险和救援工作,确保不因工作不到位导致新的人员伤亡。要针对灾区地形复杂、地质破碎、余震不断的实际情况,建立灾情报告制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24小时监测,完善应急预案。要加强对牛栏江堰塞湖的科学处置,加强对牛栏江水系的调度,开挖堰塞湖导流槽,进行泄洪排水,同时抓紧疏散转移群众,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近几天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易于滋生,要切实加强灾区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三要切实加强后勤保障,确保灾区群众和救援队伍的基本生活。国家将加大对云南抗震救灾的支持力度,在前期下达6亿元应急救灾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16亿元应急救灾资金。国务院工作组要统筹协调各部门,按照灾区需求加大支持力度。云南省在救灾中需要的有关物资,可以报请国家有关部门,动用国家储备给予支持。要抓住灾区道路打通的有利条件,及时有序地调运和分发物资,确保灾区群众和救援部队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帐篷住。

李克强强调,国家救援体系已经全面启动,为了保障救灾的有序有力、科学有效,抗震救灾由地方具体负责,国家将继续全力给予支持。云南省要进一步做好军、地救灾力量协调,做到信息共享、步调一致、协同作战,齐心协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

记者从云南省住建厅获悉,目前由住建系统协调订购的净水设备已于6日18时在重灾区龙头山镇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并试供水,龙头山重灾区从应急供水转为过渡性供水。

据介绍,8月6日15时,在经过3天的长途跋涉,克服交通受阻等重重困难后,由住建系统协调订购的净水设备终于成功运抵龙头山集镇。设备到位后,住建系统专家、云南建工、鲁甸县供排水公司技术人员共30余人立即全力加快主体设备连接完毕和填充过滤材料。至18时,目前所有设备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毕试供水,供水面积覆盖灾区龙泉小学、龙泉中学及医疗应急中心、集镇中心小广场等临时安置点,可向50个供水点进行供水,解决三个灾民集中安置点及目前集镇人口1.5万人左右的生活用水问题

据介绍,灾区的大范围供水保障还需一个过程。

一名在废墟中被困67小时的妇女,于6日12时左右在鲁甸地震震中区域龙头山镇银屏村箐地社被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救出。

50岁的廖腾翠腰部和头部严重受伤,脸色青紫浮肿,左腿不能动弹,目前已被送往昭通市医院进行救治。

6日早上,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龙头山镇翠屏村排查时得知银屏村救援力量比较薄弱,随后13名队员分两组携带3条搜救犬重点排查银屏村在山上独立居住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其中一队在排查时听到微弱的呼救声,于11时50分左右发现廖腾翠被横梁压在废墟里。

土坯房垮塌后相对容易施救,只需搬开横梁和废瓦片,十几分钟后廖腾翠即被救出,队员们赶紧给她喂了水。因为太阳毒辣,队员们蒙上她的眼睛,用反光遮阳布裹住她上身,用救援绳做了一个简易担架,走了4公里山路后用大卡车将廖腾翠运下山。14时25分左右,廖腾翠被送往昭通市医院接受治疗。

此前,5日17时左右,八宝村一位76岁的老人被消防官兵救出。一个半小时后,同村一位88岁的老人被成都军区某部救出。

(记者 曹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实施方案今天(6日)最终确定,将采取开挖泄洪槽和爆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险,预计一周后排除险情。

据武警水电三总队七支队全面勘查表明,红石岩堰塞湖位于距红石岩电站大坝下游约600米处,堰塞体高83至96米,顶宽75米,底宽上游一侧286米,下游一侧78米,堰塞体大约1200万立方米,最大库容2.6亿立方米。

武警水电三总队七支队总工程师覃壮恩介绍说:

覃壮恩:如果不尽早处置的话,毕竟2.6亿的水在上面,一旦引起溃决,下游现在至少有17个村庄、7个水电站,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的。

覃壮恩表示,堰塞湖的排险将采取开挖泄洪槽和爆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覃壮恩:肯定是开挖泄洪槽,在开挖的工程中对一些大石头进行爆破就完了。

开挖泄洪槽大约需要300多台套大型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开到堰塞体坝顶实施作业,还需要修建一条3公里的辅路,大约需要两天可以修完。

覃壮恩:这三公里的路完全要新开挖出来,整个高差大概有400米高差。

红石岩堰塞湖目前水位上升缓慢,堰塞坝体稳定,2天后,开挖泄洪槽和炸毁震损的红石岩电站闸门将同步进行,大约7天后将彻底排除险情。

覃壮恩:这个堰塞体全部是石灰岩的岩石组成的,加上左岸夹了一些细沙石粉和泥土,没什么渗水,目前来看他不会垮;再一个现在漫坝也漫不过来,水位每小时只涨了20公分左右。准备还要定一个方案,把水电站的闸门给它炸开,让电站的隧洞把水引向下游。

(记者 孙崇峰)

中新网8月6日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6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云南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针对每个重伤员安排一组医务人员,做到“一人一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治愈率。

通知指出,全力以赴组织做好地震伤员医疗救治、灾后卫生防疫、应急心理干预和恢复灾区正常医疗卫生服务秩序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震伤员死亡和残疾,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通知要求,尽快制定完善检伤分类标准、重症标准、出院标准等技术文件,做好伤员伤情排查和评估,尽快安排急诊手术,有计划安排择期手术。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加强重症伤员医疗救治,尽快开展伤员的早期康复介入。成立血液应急保障工作组,及时掌握灾区血液需求和全省各血站血液采集与库存情况,做好血液保障。

通知称,灾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灾后应急心理干预工作,制定完善应急心理干预工作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对伤员、罹难者家属、灾区群众和应急救援人员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出现心理应激障碍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和治疗措施。

通知要求,加强地震灾区饮用水卫生监督,组织力量对城乡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进行全面排查,监督供水单位切实落实各项卫生要求。对于受到地震破坏的水厂,恢复供水前要全面监督检查供水各环节卫生安全和水质达标情况。指导做好灾民安置点临时应急饮用水供水卫生管理,切实保障灾区饮用水卫生安全。

为什么鲁甸6.5级地震造成如此严重的人员伤亡?还会有较大余震么?地震预警的科学性有多大?这次地震跟水利设施建设有没有关系?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6日下午在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就百姓关注的鲁甸地震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回应。

问:为什么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多发?

潘怀文:中国大陆主要受两大方面板块运动的影响,一是来自东面的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向下俯冲的作用。二是来自南面印度板块向北的碰撞挤压。在这两个大的力源作用下,中国大陆,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形成强震多发的态势。这是西南地区地震多发的主因。

问:智利发生8级以上的地震时,建筑物损毁程度和人员伤亡比我们不到7级的地震还小。这是为什么?

潘怀文:智利经济条件也不是非常好。但它地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周边,发生过很多巨震。近年,智利对防范地震灾害做了大量努力,建筑物抗震性能和质量大幅度提升。

相对来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总体来看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也在提升,有些地方经受住了破坏性地震的检验。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贫困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相当低下。比如鲁甸是国家级贫困县,历史欠账很多,所以房屋垮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一定要注意培养公众防震减灾的意识。经济条件逐步宽裕时,尤其在新城镇建设中要把提升建筑物抗震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多进行灾害应急演练,提高我国整体抗震能力。

问:您对鲁甸地震的余震有何预测?

潘怀文:鲁甸地震发生之后,地震部门经过会商研究认为,近几日还要防范5到6级强余震的发生。这样的强余震不是说一定会发生,但可能性不能排除。所以,救援队伍和当地民众在开展施救时一定要防范余震。我们还在加强监测和研究,随时关注震情的发展。


问:地震预警的科学性有多大?预警在减轻受灾程度上是否起到作用?

潘怀文:大家往往把地震预警和预测这两个概念混淆。地震预测是指地震还没有发生之前,我们对未来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的推测。而预警是指在强烈地震已经发生,地震部门依靠在靠近震中区的密集地震观测台站快速测定出地震的基本参数,利用地震波向外传播造成破坏的速度相对慢,和用电波把地震信息向震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抢在破坏之前把消息传达到震区。在震中较外围的区域可以在造成破坏的波动到达前获知地震消息,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利用地震预警提供的几秒至几十秒的预警时间,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比如人员的快速逃生,运行中电梯在就近楼层停靠,高速行驶中的列车减速刹车,行进中的汽车在路边平稳停车,输油管线提早自动关闭闸门避免污染及火灾等等。

自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已经把地震预警提到议事日程,也在开展一些研究和实验工作,现在正在筹备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预警技术本身存在预警盲区等技术局限性。所谓盲区就是在一个大地震发生的震中区,也就是最需要获得信息的地方,但是由于地震波传递到这里的用时很短暂,还来不及获取预警信息,地震破坏已经发生了。

另外,预警信息也存在误报和漏报的风险,而且信息发布后可供采取紧急处置的时间极短,也可能导致社会风险。所以地震预警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方面共同参与。有一些机构在做一些关于预警的先期实验,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从目前来看还只是实现了把地震信号快速检测和初步传递,后面避险行动如何采取还有很多问题。总体来看,它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问:兴建水库会不会对地震造成影响?这次地震到底跟水利设施建设有没有关系?

潘怀文:大型水利设施蓄水之后,库区往往会发生小地震事件,这有可能和蓄水有关系。但是能否认为一个7、8级的巨大地震事件是和水库蓄水直接相关呢?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大地震的发生必然和地质构造相关。

但是,重大水利设施,特别是坝址的选择应该是一个非常慎重的过程。一定要选择比较稳定的地质构造,避开可能的活动断层,把地震风险降到最低。(记者吴晶晶、余晓洁)

8月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在营救转移受伤民众。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6日10时30分初步统计,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9人失踪。中新社发刘冉阳 摄

8月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在营救转移受伤民众。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6日10时30分初步统计,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9人失踪。中新社发刘冉阳 摄

中新社鲁甸8月6日电 题:定格鲁甸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永不放弃共度难关

中新社记者

6日是云南鲁甸“8·03”地震震后第三天,灾区的救援丝毫没有因为临近“黄金72小时”而有所迟滞,相反救援的范围和力度越来越大。中新社在灾区一线的记者在这一时刻记录下“72小时”灾区定格,立体呈现鲁甸震区的360度。

记者王林:红石岩牛栏江堰塞湖

我在鲁甸县火德红乡红石岩牛栏江堰塞湖旁。现在是北京时间下午15时,三个小时前,一名叫夏举伟的当地村民用摩托车将我载到这里。今天早晨,火徳红乡政府所在地通往堰塞湖的道路开始交通管制,除部队救援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不得入内。目前,有百余工兵昼夜奔驰到达这里。另外,两吨炸药也刚刚运抵。成都军区十三集团军舟桥部队、武警水电部队在向这里集结。一位大校正有条不紊地指挥排险工作。“何时对堰塞体展开爆破,要等待专家组会商后,再由上级决定。”现场的官员证实,目前堰塞湖险情可控,短时间内尚不会对下游造成威胁。

记者王艳龙:震中龙头山镇灾民安置点

6日15时许,我来到龙头山镇的灾民安置点,防疫人员正在喷洒消毒药剂。在总理曾慰问过的王子斌家所在的帐篷里,4岁的王子斌女儿王金阳在帐篷里活蹦乱跳地玩耍,“现在的生活比总理来的那天要好多了,我们有方便面吃,还有粥喝,有水喝。”王子斌说,“虽然帐篷挤了点儿,但是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心,我们的生活正在慢慢回归正常。”王子斌的妻子热情地给记者递来一瓶纯净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记者刘冉阳:龙头山镇龙泉村

6日15时,在龙头山镇龙泉村,45岁的余朝文正在晒花椒。地震前,余朝文说正打算晾晒刚采摘来的鲜花椒。“谁知道还没来得及晾好,地震就来了。”余朝文家的房子在这次地震中裂开,变成了危房。“比起很多家,我们已经好太多了。”

记者和晓莹:巧家县老店镇

6日下午,记者从鲁甸转战巧家。为了保通,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凡过往车辆必须报通过指挥部,同意通行方可进入。30多公里的路程设了6个保通关卡,车辆进入井然有序。目前,从包谷垴乡到红石岩村的10公里路,还有青山村到红石岩段的1公里未抢通,解放军救援官兵正在进行最后艰苦的努力。二炮救灾部队新闻宣传负责人余俊成介绍,昨晚二炮连夜机动抢通,12点到凌晨五点,轮班投入抢通工作。“早一点抢通,就能够早一点到达。”

记者任东:巧家县包谷垴乡

6日15时,我在包谷垴乡到红石岩村的岔路口。包谷垴乡两个受灾最严重的村子红石岩村和新店村,目前道路都因垮塌还未抢通,救援物资、伤员运输全部靠人力。也就是说,除了人力,这两个村目前还没有车辆进入。救援人员说,救援队抬物资每天只能抬一个来回。“路途很险峻,来去单边都要两三个小时,昨天有很多救援官兵和记者都摔伤了。”

记者杨华伟:龙头山镇新民村

6日的午后,毒辣的太阳烘烤着云南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来自龙头山镇新民村的8名壮劳力,顶着烈日,背着近60斤的大米和食用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即便一天只能运上去一袋米,我们不会放弃,因为家里的人和小孩还在等米下锅呢。现在就想着赶快把米和油背回去,让乡亲们吃上一碗热乎乎大米饭。”张乐祥说。

通讯员李进:龙头山镇老街

在龙头山镇老街片区进行拉网式排查的云南预备役师政治部干事李进看到,面前一栋二层小楼已经变成废墟,扭曲的钢筋“张牙舞爪”。废墟前,患有肺心病的李祥翠大妈半蜷着身子,表情痛苦地蹲坐着,老伴陈招军在一旁眉头紧锁。原来,李祥翠的急救药埋在了废墟里,已经两天没能吃上药了,停药会有生命危险。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师长余阳带着官兵,打开了废墟中的一条通道。队员李尚霖不顾危险,小心钻进通道内展开搜寻。20分钟后,在一旁的陈招军激动地指着掏出来的一袋药品说:“就是这个!”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记者保旭:鲁甸县城通往震中路口

下午的烈日照射着鲁甸县城,城里挂满了“众志成诚,重建家园”、“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横幅和标语。许多商家在街上设置服务点,为过往的救援人员提供便利。在县城通往龙头山镇的出城路口,几十辆救护车、爱心捐赠车、物资运输车排成起了长队。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部分救援单位,为了保证救援物资设备的及时送达,纷纷组建了救援摩托车队,赶在今天下午把急需的救灾物资送到震中。

记者刘关关:鲁甸震中龙头山银坪村

6日下午,我看到救援部队踏着落石和泥浆,将腿部受伤的80岁的老人丁昌美用担架抬出来。老人是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银坪村村民,地震后被压在自家倒塌的房屋中。被家人从废墟中救出后因为唯一一条外出道路被毁而无法运出救治,而救援部队是徒步翻过山石进入了银坪村。目前,成都军区14集团军的官兵们正在全力以赴的抢通银坪村的生命线。

记者杨光振:鲁甸县王家坡村

由于连日降雨,进入王家坡村民组的路有多处塌方,行走不易。正午时分,我遇到73岁的老人戴桂芝,她一边在废墟中翻刨,一边喃喃自语:“家没了,人没了。”老人眼眶红润,双手沾满泥土。此次地震带走了老人的大孙子,为了找到孙子生前的照片,她一个人徒步4小时从转移地走回曾经的“家”。部队官兵见状上前帮忙寻找,戴桂芝在旁边焦急等待。口中嘟囔着:“钱不重要,什么都不重要,我只想找到照片。”经过一番寻找,救援官兵将一张7寸的彩色毕业照交到戴桂芝手里。

记者于金贵:包谷垴乡政府到红石岩村的路上

6日15时30分,我在包谷垴乡政府到红石岩村的路上,25岁的村民赵仁位开着面包车过来,主动招呼我,然后将我送到大坪村。

赵仁位是巧家包谷垴乡青山村人,原本在昆明开火锅店,得知家乡地震后一个小时即关掉店铺从昆明启程回家。“我家里没怎么受损,但是现在也不敢住,搬出来住到帐篷里,在还能通车的地方运送往返的人。”

“如果晚上你们要回去,给我打电话,我来接你们。”赵仁位说。

记者缪超:昆明市内献血点

6日下午,昆明南屏街采血点,记者看到有十多位市民顶着烈日排队等待献血。今天已经有88位市民前来献血。记者从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得知,震后第二天献血人数就有明显增加,昨天达到1300多人,比平时激增三倍。

记者赵曦:昆医附一院

6日下午,来自震中龙头山镇龙泉村的68岁老太太李选风因髋关节骨折和失血过多正在昆医附一院接受治疗。医生王雅洁表示,昨晚灾区转运来的七个重伤员,目前情况基本稳定,其中已经连夜接受了手术治疗。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的学生刘绍粉和同学自发加入志愿者,为病人提供专业护理和陪伴。

“黄金72小时”是地震灾害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但刚刚过去的72小时只是云南鲁甸地震救援的开始,未来更多的72小时将任重道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相信有了每一个人的坚持与努力,灾区人民一定可以收拾伤痛,迎接希望。(完)

中新社北京8月6日电 (记者 周音)记者6日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铁路机构对转运地震灾区伤员和物资的列车,按专列组织运输,等级高于普通旅客列车,沿途其他列车为救灾专列让路。

记者了解到,8月5日21时,昆明铁路局首趟转运16名伤员“救001”次专列顺利抵达昆明火车站。8月6日8时,成都铁路局首趟转运灾区伤员“救005”次专列抵达昭通火车站,做好灾区伤员运输的准备工作。

铁路总公司表示,铁路部门为方便护理和转运伤员,提前对列车进行消毒,对食品、饮用水等进行安全检测,为伤员准备病号饭,让伤员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能得到安全、周到、温馨的护理。另外,铁路机构还专门选配了曾参与过汶川地震转运伤员有经验的人员和具备红十字救护资格的乘务员担任列车服务,同时,在昆明火车站组织了80名铁路青年志愿者,协助接运伤员,确保转运伤员任务圆满完成。

截至8月6日6时,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组织开行救灾转运伤员空车底2列,开行转运伤员列车1列,转运伤员16人;组织开行救灾物资专列10列,其中北京铁路局1列、郑州铁路局1列、上海铁路局1列、武汉铁路局2列、成都铁路局2列、南宁铁路局3列。装载救灾物资82车,包括汽油36车1726吨、帐篷39车15925顶、棉衣(被)5车40000件、食品2车2158件、给养器材20套。(完)

8月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在营救转移受伤民众。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6日10时30分初步统计,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9人失踪。中新社发刘冉阳 摄

8月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在营救转移受伤民众。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6日10时30分初步统计,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9人失踪。中新社发刘冉阳 摄

中新网北京8月6日电 题:鲁甸危情72小时:近600人死亡 救灾任重道远

记者 马学玲 阚枫

距离云南鲁甸6.5级地震已超过3天时间,这被称为“黄金救援期”的72小时,记录着一个国家抗震救灾的全国总动员。

从国家领导人徒步赶赴震中,到万余官兵夜以继日奋战一线;大到慈善机构日进数千万元善款,小到维族老板做万斤切糕赠灾区……面对大灾,3天来,这个国家再次吹响爱心集结号。

如今,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过,但救援远未止步。眼下,余震不断,次生灾害险情尚存,救灾任重道远。

死亡人数逼近600:中国全国总动员救灾

3天前,一场突如其来的6.5级地震,打破了云南鲁甸小城的宁静。一瞬间的地动山摇,部分村寨几乎整村被掩埋,受灾人数超过百万。

589人死亡,9人失踪,2401人受伤,这是截至8月6日10时30分的地震死伤数字。

6年前经历汶川之痛的中国,对于地震灾害,有着切肤之痛。这一云南14年来的最强地震,再次成为中国的紧急动员令。

地震发生后,中国最高层第一时间作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指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次日上午即赶赴震区,徒步5公里进震中,并始终要求“为生命开路”。

解放军和武警官兵闻令而动,迅速奔赴救灾一线。来自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的消息,截至5日16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投入万余兵力参加救援。

此外,公安、消防、医务人员、志愿者、记者……上万人当日即奔赴灾区。在这个有“咽喉西蜀”之称的昭通鲁甸,虽余震频频,交通受阻,滑坡落石不断,但丝毫没有挡住国人救援的脚步。

面对灾难,献血、捐钱、捐物、祈福……社会各界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中国红十字会一天之内就募集到价值近4000万元款物。

有文章指出,“鲁甸地震救援,再次见证了中国速度与力量。”

全国爱心大接力:震区温情故事涌现

过去的72小时,随着媒体记者深入灾区采访,一个个彰显人性光辉的温情故事频频传出,废墟中的鲁甸,在悲情中显现着生命的坚毅。

8月5日,一段拍摄于震中龙头山乡的救援视频在互联网上广泛传开。震后1小时,救援人员发现了被压在废墟深处的彤彤(音),在艰难的救援过程中,当救援人员给彤彤喂喝矿泉水时,这个不到三岁的男孩接过矿泉水说了一句:“我自己能行”。巨大的伤痛中,男孩在表现出的坚强感动了无数网友。

3天来,诸如,88岁老人被埋50小时获救,老汉45小时锄镐未停救孙儿,两孕妇废墟下互相鼓励坚持3个小时被救,11岁小学生废墟下大喊先救妹妹……废墟中,这样的生命奇迹和救援故事不断涌现。

除了营救过程中凸显的生命光辉,废墟外,一场抗震救灾的爱心传递,正在全中国展开。据民政部消息,截至5日16时,18个省(区、市)向云南省捐赠14300万元。

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爱心故事:维族老板打包1万斤切糕捐赠灾区,女子熬粥千碗震中路旁免费送,汶川地震幸存孤儿暑期打临工为云南灾区捐款……大灾又一次激发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精神。

灾难中的爱心救援,也有让人揪心的悲情故事。4日下午,年轻的边防武警战士谢樵,为了寻找失踪的救灾群众,在泅渡堰塞湖时被一个巨浪卷进漩涡,至今下落不明。

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过:救灾任重道远

至此,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过,但救灾远未止步。

放眼灾区,交通阻塞,专业救援设备不足,生活物资短缺,血站告急……前几日存在的问题,而今依然有待进一步解决。

而山体滑坡频频,落石不断,堰塞湖危急,各类次生灾害一触即发,更使得未来的救灾工作任重道远。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方救援力量向灾区集中的同时,本就脆弱的生命通道遭遇“爱心拥堵”。针对未来的救灾,官方提醒,尽量不自驾车进入灾区,尽量避开通往灾区路段,为抢救生命、抗震救灾让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自此次地震发生以来,余震“阴云”持续笼罩。截至6日16时,中国地震局共记录到余震755个。

“一般而言,6.5级地震的余震至少要到5级,所以今后几天,震区要特别关注5级~6级的强余震,灾民以及救援队伍都要注意防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说。

救灾路漫漫,而灾后重建工作更是任重道远:数万人家园被毁,流离失所,部分村寨几乎整村被掩埋,他们急需一个温暖的“家”。

在此次地震中,数千人失去亲人,他们需要全社会的抚慰,更需要专业人士的开解疏导,心灵重建亦是至关重要。(完)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许多地震其实都会伴随一些次生灾害,比如堰塞湖就是次生灾害当中相当严重的一种,鲁甸地震造成了牛栏江、红石岩电站取水坝处山体塌方,形成了堰塞湖。受这个影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威胁。鲁甸、巧家、会泽三个县已经紧急转移了五千人,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昨天强调,当前要把堰塞湖应急、处置震损水利工程排除险情、提前转移危险区的群众,作为水利抗震救灾的重中之重。

国家防总前方工作组和云南省防指刚刚发布了堰塞湖除险的初步方案,现在连线国家应急广播中央台记者满朝旭。

记者:国家防总前方工作组对红石岩堰塞湖进行勘察分析,会议上提出对红石岩水电站饮水管实施爆破排水的方案,加大下泄流量。以舒缓堰塞湖水位的上涨,目前武警水电部队等有关单位正在组织实施。截止今天14时云南鲁甸红石岩堰塞湖的水位是1176.42米,比昨天的2点时段上涨了1.82米。目前蓄水量大概是56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的水库,入湖的流量达到了每秒209立方米,出库的流量达到了每秒120立方米。

所采取的措施要使出湖流量大于入湖流量,才会达到安全。下一步的工作,一是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堰塞湖的溃决洪水计算,分析下游水电站大坝的风险程度,研究溃坝洪水可能淹没的范围,为人员的转移安置提供决策支持。

二是根据堰塞体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结合初步掌握的资料和信息研究堰塞体的应急排险方案和相关的措施。现在这个堰塞体大概是89米到96米的高度。

三是进一步研究实施红石岩水电站的饮水管爆破、泄水等措施,尽量的加大出湖流量,缓解堰塞湖水位的上涨压力。

四是继续做好堰塞体进场道路的抢通和施工机械进场的准备工作。另外还要请部队等有关单位架设浮动的平台运送排险的设备和人员进场。国家防总前方工作组现在正在联合云南省防指召集有关单位抓紧制定红石岩堰塞湖的排险处置技术方案,水源部门在堰塞体现场开展了在堰塞湖以及堰塞体的应急监测工作,在堰塞湖的上游还有堰塞湖的坝前、牛栏江入金沙江口布置了三处水文应急的监测断面,实行水情信息的每小时报送。

(记者 满朝旭)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云南鲁甸龙头山镇进行搜救的消防员今天(6日)发现紧急险情,甘家寨严重塌方,大量村民被埋。初步统计有55人被埋,另有49人失踪,20多辆车辆也被埋在了下面,168名消防官兵正在紧急搜救,目前已经发现了8具遗体。

救援捐助方面,东航方面宣布向云南昭通地震灾区捐款人民币2千万元,其中现金600万元,运力投入和免费运送人员物资折合1400万元,东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表示,当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保证地震救援空中通道的畅通,地震发生后东航集团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保证了空中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救灾物资的运输,保证伤病员的安全转移。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昨天下午武警某部二十五名官兵接到命令,协助堰塞湖排险力量运送和安放炸药,并于当晚八点左右安放完毕,但是当官兵们要远路返回的时候因为道路堵塞和天黑路险等情况被困堰塞湖周边,得知他们返回迷路之后,武警某部的侦查连连长杨金武带领着一支队伍去寻找他们,今天下午传来了好消息。寻找的队伍已经和他们会合。

杨金武:我现在就在堰塞湖边上,25名官兵现在都还挺好,有水喝、有食物。昨天晚上,这边余震不断,山顶上不断有滚石下来,他们找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平地,有人放哨就在那坚持了一个晚上。

现在我们把炸药安放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等专家来处理堰塞湖问题,我们的人员都已经寻找到出路,可以安全返回我们的驻地。

中新网8月6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截至8月6日16时,云南省共接收社会救灾捐赠款物合计人民币23754.17万元,其中资金14464万元,物资折价9290.17万元。

民政部密切关注云南鲁甸地震灾情发展,继续指导和帮助灾区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一是继续调拨中央救灾物资。根据灾区需求,8月5日,民政部将新采购的1万个帐篷应急灯紧急从厂家直接调拨运往灾区。目前该批物资已通过航空和公路运输等方式发出,预计将于8月7日运抵灾区。截至8月6日16时,民政部门已运抵灾区帐篷31050顶、指挥帐篷4顶、简易厕所50座、彩条布1200件、折叠床17000张、棉被29500床、大衣25000件、衣服20000套、雨衣4000件。灾区已发放帐篷12365顶、简易厕所4座、彩条布1887件(含捐赠)、折叠床10174张、棉被15100床、大衣38204件(含捐赠)、衣服4620套、大米176吨、矿泉水24446件、方便面9418件、牛奶505件、食用油3220升、饼干1657件、各类药品2326件等。

二是指导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截至8月6日16时,灾区已妥善处理434具遇难者遗体,搭建帐篷6845顶、棚舍1350个,设立123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受灾群众15.98万人(集中安置2.75万人、分散安置6.71万人、投亲靠友安置6.52万人)。

三是统筹做好救灾援助。根据灾区急需,民政部协调北京、广东、福建3省(市)民政厅(局)向灾区支援5万条毛巾被、5000条毛毯、2.28万套衣服、2500件短袖衬衣、2.4万个手电筒和2000件雨衣。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龙头山镇五条通村公路、火德红镇两条通村公路还有巧家县的通村公路都仍然在抢通当中,因此附近的村民基本上是靠步行到达龙头山镇龙头社区来取所需要的物资,伤员也是在龙头山镇进行运输,因为这里是和外界唯一联通的一个地点,而架起这条生命通道的就是空军陆航团,我们连线中国之声记者白杰戈介绍相关情况。 

记者:我现在在震中龙头山镇的龙泉社区,也就是直升机停机坪的附近,是在两架直升机起降的间隙,听不到发动机和螺旋桨的轰鸣声,比较安静,通往震区的道路,通行经常受阻,运送物资和伤员的能力是跟不上需求的,所以在地震之后的第二天,在8月4日已经开辟了一个空中运输的通道。

现场的指挥员告诉我,从8月4日这条空中的通道就已经打通了,在昨天和今天都有10架米-171的运输机来执行飞行的任务,这些直升机在降落之后,螺旋桨是并不会停止转动,工作人员会顶着大风迅速的把机上的物资搬运下来,停机坪旁边的空地上堆放着方便面、大米等等。成都军区13集团军某陆航旅的指挥员汪凌霄做出介绍。  

汪凌霄:今天的起驾班次比昨天还密一点,落下来物资清空然后马上回去再拉一趟过来。卸完货就走,估计大概十分钟,往返一趟50分钟。   

记者:昨天晚上我就住在了龙泉社区,从沙坝走了一两个小时走回来就住在这边,没有再走。今天采访了直升机起降的过程,一共飞了106个班次。肯定比昨天多。米-171的运输机每次能够拉大约两吨的物资,运送过来的包括食品、饮用水、药品、还有帐篷以及救援部队需要的一些地图等等。

在现场已经有一些受灾的群众包括村组干部来领取这些食品、饮用水了。食品、饮用水都是他们非常需要的,而他们更需要的就是帐篷。汪凌霄表示,岛上天亮之后如果当时天气符合飞行条件,就会开始做一架一架飞行的任务持续到晚上。

龙头山镇的龙泉社区到这边来降落,这是一个往返,一个往返的时间五十分钟。在回去的过程当中有时候会有一些班次搭载一些需要救治的伤员,包括一些需要替换的救援人员等等。

这一张巨大的交通地图上面,每一条线路,每一条线上其实都是无数的人,是他们搭建生命运输的通道为灾区的群众带来了生命的渠道,比如陆航团直升机的指挥员汪凌霄,只有工作间隙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白杰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