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海牙国际法庭裁决于法有依于理有疑
叶海林 特约评论员:
1962年这个裁定对柬埔寨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不可能有很多争议的。对泰国来说,与法这个裁定是有依据,依据是1904年法国的殖民者当时占领柬埔寨,他们和当时的暹罗之间划这么一个边境,这个国际法文件在暹罗王国时期,就是二战时期那个暹罗王朝是承认的,但是他认为这个协定不公平。作为一个殖民者和一个半殖民地国家所签订的协定,显然从今天泰国人看起来从心里上会有很多不愿意接受的地方,所以于情,或者于理确实也争议的地方,而1962年的判决就是依据1904年这个边境协定。
当时很有趣,就是代表柬埔寨泰国到海牙去打官司两个人,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美国人,其实柬埔寨和泰国都没派人去,都没有作为政治代表去。这种情况下,很难让泰国心悦诚服接受,就这样了,以后我也就这样了,显然他就利用了日后只对柏威夏寺做了一个归属的规定,没有对4.6平方公里的土地做进一步明晰,现在在这个问题说就可以做,而且如果把这4.6平方公里全部由泰国所占领以后,柏威夏寺就变成孤悬在泰国边上这么一个柬埔寨领土,所有要去柏威夏寺的人,都要才从泰国领土进去。
水均益:
类似于一个飞地。
叶海林:
这样对于泰国实际上来利用和开发它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有利,因为等于柬埔寨没有办法,从柬埔寨一侧是去不了的,只能从泰国一侧去,这显然对泰国是有利的。
水均益:
张先生怎么看,您同意这个判决,或者说海牙当时决定有漏洞吗?
评论:独特地势造就柏威夏寺争议不断
张学刚:
我认为有漏洞。这也是造成现在争端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殖民统治时期,殖民者充分利用了被殖民地的国家对《国际法》所不了解,然后他们在其中又扮演了一些不太光彩的角色,包括在这个判决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一些比如说代替人家去谈判,然后包括出尔反尔,因为法国殖民地当时是占领柬埔寨,当时法国曾经在暹罗王国在谈判过程中曾经提出按照分水岭的原则来划分。分水岭这个古庙应该暹罗王国,也就是泰国的前身,但是后来出尔反尔,在1907年的时候,他们拿出最后的方案是在单方面在地图上划定是归法殖民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