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气候大会艰难过渡 各国减排目标成争论焦点
www.fjnet.cn 2012-11-26 10:32 龙金光 李旦 陈韩晖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
发达国家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没兑现 南方日报:公约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这一轨道因负载了资金、技术等谈判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歧严重,达成一揽子协议的时间反复被推迟,能否介绍下关于资金的机制设计? 张雯:资金机制问题无外乎是谁出钱,从哪里出钱,通过什么形式分钱,钱怎么用的问题。资金的提议最早出现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在2010年的坎昆气候大会上最终确定。按照《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的要求,发达国家要在2010年至2012年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快速启动资金,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此后,2011年12月11日,德班气候大会通过决议,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南方日报:是否可以理解,发展中国家已经获得了那笔每年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 王谋:300亿的快速启动基金,按照发达国家来讲是基本履行完了,但发展中国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益,说300亿实质也就是几十个亿;1000亿同样只是一个说法,只是做一个动员的事情。现在谈资金的来源,在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上,欧盟联合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力推航空、航海碳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长期资金来源之一。因为按照一般的测算,一年航空、航海碳税能达到1000亿美元的量。这个提法受到发展中大国的反对,这两个行业组织也不同意,航空、航海这两个行业现在的碳排放就占到3%左右,未来发展也就到5%。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夺绿色气候基金控制权 南方日报:关于绿色气候基金的治理,目前是怎么设计的呢? 张雯:绿色气候基金董事会共设24名成员,其中12名来自发达国家,12名来自发展中国家。每名董事配备1名副董事,副董事通过董事参加董事会议,无投票权。发展中国家董事会成员来自相关联合国地区组、小岛国和最不发达国家。中国所在的亚太区的董事席位选举工作已经敲定,其中中国为董事,韩国为副董事。目前的争议是,发达国家希望通过董事会来管理,各个区域和权力集团会有人在里面,发达国家有人在里面就能主导这个基金的运作。而发展中国家希望由缔约方大会来控制,这样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能更好地满足。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很难解决。 新闻背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会议 时间:11月26日-12月7日 地点:卡塔尔多哈 议题:1.具体贯彻“德班平台”在2015年以前完成2020年后新的气候变化公约的制定工作; 2.商讨制订减排新框架的具体日程; 3.通过《京都议定书》修正案; 4.停止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运作; 5.启动“德班平台”具体讨论; 6.提交绿色气候基金初步运作报告。 -焦点问题 搭建德班平台从“零”开始? 南方日报:多哈会议将继续推进在德班气候大会启动的一个新的进程即“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目前取得哪些进展? 王谋:德班平台谈判框架,是基于现有的一些谈判基础如《京都议定书》或者公约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的谈判案文,还是从“零”开始完全重新搭建框架,是德班平台各方关注的主要问题。主要谈判议题设置如何反映各方诉求,目前分歧很大且各方没有显示妥协空间的议题,是否会纳入新协议中继续讨论,都将经历一番艰难博弈。 -中国态度 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发展经济 南方日报:公约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这一轨道不仅仅负载了资金的谈判,还有减缓、适应谈判议题,中国在减缓方面是什么立场呢? 李俊峰:减缓有两方面,一个是发展中国家的减缓,一个是发达国家的减缓。减缓行动要有资金支持,国内的减缓是自主的,但如果要向公约报告就必须有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发展经济。 南方日报:在气候谈判中,中国一直坚持“双轨制”的谈判立场,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承担责任,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面临哪些压力? 李俊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上的地位也随之变化,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以后进入比较发达的国家行列,我们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而不能只要求别的国家承担相应的义务。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从发展中国家“毕业”将是必然,从获资到出资的角色转换也只是时间问题。(龙金光李旦 陈韩晖)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张雯:国家环保部高级工程师 王谋: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教授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17]美加专家谴责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
- [ 12-16]墨西哥总统称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不负责任
- [ 12-16]英国专家: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是个错误的决定
- [ 12-16]多国批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
- [ 12-15]多国专家和媒体批评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
- [ 12-14]加退出<京都议定书>引国内外不满 日本劝其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