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社会博览 > 正文

多哈气候大会艰难过渡 各国减排目标成争论焦点

www.fjnet.cn 2012-11-26 10:32  龙金光 李旦 陈韩晖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

发达国家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没兑现

南方日报:公约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这一轨道因负载了资金、技术等谈判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歧严重,达成一揽子协议的时间反复被推迟,能否介绍下关于资金的机制设计?

张雯:资金机制问题无外乎是谁出钱,从哪里出钱,通过什么形式分钱,钱怎么用的问题。资金的提议最早出现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在2010年的坎昆气候大会上最终确定。按照《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的要求,发达国家要在2010年至2012年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快速启动资金,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此后,2011年12月11日,德班气候大会通过决议,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南方日报:是否可以理解,发展中国家已经获得了那笔每年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

王谋:300亿的快速启动基金,按照发达国家来讲是基本履行完了,但发展中国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益,说300亿实质也就是几十个亿;1000亿同样只是一个说法,只是做一个动员的事情。现在谈资金的来源,在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上,欧盟联合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力推航空、航海碳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长期资金来源之一。因为按照一般的测算,一年航空、航海碳税能达到1000亿美元的量。这个提法受到发展中大国的反对,这两个行业组织也不同意,航空、航海这两个行业现在的碳排放就占到3%左右,未来发展也就到5%。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夺绿色气候基金控制权

南方日报:关于绿色气候基金的治理,目前是怎么设计的呢?

张雯:绿色气候基金董事会共设24名成员,其中12名来自发达国家,12名来自发展中国家。每名董事配备1名副董事,副董事通过董事参加董事会议,无投票权。发展中国家董事会成员来自相关联合国地区组、小岛国和最不发达国家。中国所在的亚太区的董事席位选举工作已经敲定,其中中国为董事,韩国为副董事。目前的争议是,发达国家希望通过董事会来管理,各个区域和权力集团会有人在里面,发达国家有人在里面就能主导这个基金的运作。而发展中国家希望由缔约方大会来控制,这样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能更好地满足。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很难解决。

新闻背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会议

时间:11月26日-12月7日

地点:卡塔尔多哈

议题:1.具体贯彻“德班平台”在2015年以前完成2020年后新的气候变化公约的制定工作;

2.商讨制订减排新框架的具体日程;

3.通过《京都议定书》修正案;

4.停止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运作;

5.启动“德班平台”具体讨论;

6.提交绿色气候基金初步运作报告。

-焦点问题

搭建德班平台从“零”开始?

南方日报:多哈会议将继续推进在德班气候大会启动的一个新的进程即“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目前取得哪些进展?

王谋:德班平台谈判框架,是基于现有的一些谈判基础如《京都议定书》或者公约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的谈判案文,还是从“零”开始完全重新搭建框架,是德班平台各方关注的主要问题。主要谈判议题设置如何反映各方诉求,目前分歧很大且各方没有显示妥协空间的议题,是否会纳入新协议中继续讨论,都将经历一番艰难博弈。

-中国态度

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发展经济

南方日报:公约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这一轨道不仅仅负载了资金的谈判,还有减缓、适应谈判议题,中国在减缓方面是什么立场呢?

李俊峰:减缓有两方面,一个是发展中国家的减缓,一个是发达国家的减缓。减缓行动要有资金支持,国内的减缓是自主的,但如果要向公约报告就必须有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发展经济。

南方日报:在气候谈判中,中国一直坚持“双轨制”的谈判立场,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承担责任,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面临哪些压力?

李俊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上的地位也随之变化,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以后进入比较发达的国家行列,我们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而不能只要求别的国家承担相应的义务。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从发展中国家“毕业”将是必然,从获资到出资的角色转换也只是时间问题。(龙金光李旦 陈韩晖)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张雯:国家环保部高级工程师

王谋: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教授

  • 责任编辑:林晨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