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国际评论 > 正文

专家称安倍外交"换汤不换药" 中日不会轻易开战

www.fjnet.cn 2013-01-14 16:25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日本右翼势力非常乐于看到中国出现针对日本的过激言行,因为这有利于他们在日本民众中制造反华和厌华情绪,以利扩大他们刊物的销量,为右翼候选人拉选票。客观地讲,我们国内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实际上在客观上起到给日本右翼间接“助选”的作用。面临这种新问题,需要我们充分来认识到,只有让日本广大民众了解了中日钓鱼岛领土争议来龙去脉的事实真相,并说明中方对日政策立场,他们才不会被日本右翼牵着鼻子走。我们的媒体要多做这方面解疑释惑的分析、评论与说明。同时要保持警惕,冷静观察,把准方向,传递准确信息,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渲染一些紧张情绪,使矛盾升级,被日本右翼反华势力所利用。

第三,日本国内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右翼势力影响力扩大,对华友好主张受压,需要实现再平衡。今年7月参议院选举结果将告诉我们,日本政坛是进一步失衡而倒向右翼还是能够实现相对的再平衡。据报道,日本要讨论修改宫泽关于日本教科书的谈话、河野关于日本慰安妇问题的谈话,安倍首相将发表新的谈话取代村山首相关于承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谈话。目前,安倍首相相关谈话尚未发表,暂时不便下结论。但是,如果日本政府想以所谓安倍谈话取代过去已有的正确谈话,哪怕否定一个就是倒退。关于日本政府对慰安妇、教科书问题的立场,不光是亚洲邻国甚至包括美欧对这个问题也非常敏感。要防止日本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对中日关系造成恶劣影响,就需要扶正压邪,为两国友好事业注入正能量。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我们自己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就中方在钓鱼岛问题的依据从历史到法理,特别是针对日方一些似是而非的误解,向日本公众作出全面、客观、细致、不懈的说明。日本人对事物的理解,主要是从细节和感性认识出发的,因此所谓“宜粗不宜细”的说明,对日本人是无效的,应该反过来进行“宜细不宜粗”的有针对性的具体说明。在钓鱼岛问题上,一般表太容易,详细说明难。所以打铁先要自身硬,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那种认为日本人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会听你的看法的想法,是不全面的,结果只会使自己放弃说明的权利。

我们看到去年以来,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日本外务省前国际情报局长孙崎享、评论家副岛隆彦、野田峰雄等越来越多的日本有识之士,公开对日本政府的领有权主张提出质疑;日本外务省前事务次官栗山上一等人就中日两国曾就搁置争议达成政治默契发表历史证言;日本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宫本雄二等人都指出,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存在需要对话的外交问题,敦促日本政府与中方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尽管他们的看法不可能同中方完全一致,但在日本右翼主张甚嚣尘上的国内环境中,这些有勇气的人敢于站出来说话,就有助于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日本加速右倾 右翼利用中国反日情绪

记者:安倍是日本政坛的一个强硬的鹰派,他还亲自组建了一个被外界视为激进民族主义的内阁,很多人就会担心安倍政府会不会在未来加速右倾化,甚至是安倍政府整体的右转,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江永:从日本去年12月26日大选之后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很明显日本政坛在进一步的右倾化,也就是说保守势力当中的右翼势力开始在执政党当中占多数。这部分人现在已经成为自民党的主流。

第二,新当选的国会议员当中89%的人都是同意修改宪法的,安倍的新内阁当中肯定会比民主党执政时期参拜靖国神社的阁僚要多得多,而且可以说这里面有人是鼓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吹鼓手或者铁杆。

但是,在日本国内很多民众并不认为是右倾化,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看来已经很右了,他们为什么还不认为是右倾化呢?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钓鱼岛问题真相的认识,对中国一些人在游行中的过激言行很不理解,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并进一步受日本右翼势力宣传的蛊惑。在这一两年,中国一些网络、媒体在涉日问题上出现一些情绪化的极端评论,完全游离了现实。网络传播是无国界的,上星的卫视在日本也可收到。过激的言行,日本民众是不可能接受的,只能使得日本右翼势力利用来鼓动日本国内的民众情绪,以便他们在日本国内捞到更多的民意的支持和选票。去年石原慎太郎的“购岛”闹剧就是典型案例。今年7月日本将举行参议院选举,日本右翼势力还会政治利用钓鱼岛问题造势的。

同时,他们还会利用刺激中国所产生的中国民众中的个别过激行为,转移问题的焦点和国际视线,把中日关系出现的问题归咎于中方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国际上丑化中国形象。安倍晋三首相今年1月11日会见记者时便称:中国“为实现政治性目的而给日系企业、日本人带来伤害,作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是错误的”。其实,真正给日本企业和商家带来大麻烦的是野田内阁的“购岛”决定,这是日本人都心知肚明的。因此,只有理性爱国才能扶正压邪。

  • 责任编辑:林晨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