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社会博览 > 正文

电力短缺成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发展瓶颈 各国积极应对

www.fjnet.cn 2013-06-14 18:44  汪渝 来源:国际在线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突破电力短缺的发展瓶颈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汪渝):最近一个多月来,尼日利亚包括首都阿布贾、最大城市拉各斯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电荒,引发舆论对于该国电力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如何克服电力短缺这一经济发展瓶颈的深入思考。目前,有关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努力突破电力短缺这个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有分析人士认为,导致尼日利亚电荒的直接原因是雨季里频繁降雨带来的电力系统故障和少数人为破坏,但根本原因却是因为该国电力系统的底子本来就薄。尼日利亚电力部长库奇(女)在本月初的一次会议上透露,在尼日利亚全国1.6亿国民中,只有4000万人能用上电,也就是说,还有四分之三的国民到了晚上只能生活在黑暗中。事实上,尼日利亚所面临的电力短缺困境,在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都非常普遍。

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公布的“非洲国家基础设施状况报告”,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电力危机”:

首先是发电量不足。2008年,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48个国家的总发电能力是68千兆瓦,仅相当于西班牙一个国家的发电能力。如果除去南非,这一数值将进一步下降到28千兆瓦。而由于设备老化和缺乏维护,这28千兆瓦的发电能力实际上只能兑现75%。

其次是电气化率(能用上电的人口比例)很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低于1/4的人口能用上电,而南亚的这一数字为约50%,拉丁美洲则超过了80%。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50年,也只有低于40%的非洲国家可以实现全国通电。

再次是供电不稳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48个国家中,有30个国家每天都会出现停电。该地区的制造企业每年平均有56天会遭遇停电,因此,很多企业不得不自己准备后备电源。尽管如此,频繁的断电还是给这些企业带来减产和设备损坏等方面的损失。而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局的报告,使用柴油发电机等备用电源代价高昂,一些非洲国家在这方面消耗的资金甚至占到了其GDP的1%到5%。

为了解决电力不足这一长期困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阻碍其经济发展的难题,有关国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在东非,肯尼亚政府正努力增加相关投资,并力促发电方式的多元化。肯尼亚国有的大型电力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投资约12亿美元逐步进行电网升级扩建,增强其配电容量,以改变停电事故频发的现状。同时,肯尼亚政府也在积极为其计划中的风电、太阳能、核能发电项目寻求国际融资。比利时一家电力公司日前宣布已和国际金融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在肯尼亚拉穆港附近建设装机容量90兆瓦的风电场。

在西非的尼日利亚,为有效地避免在政府直接管理下容易出现的腐败、管理不善和生产低效等问题,尼日利亚政府正大力推行把国家电力部门和设施私有化的政策。到今年四月份,尼日利亚已经把国有的10座发电站和5个供电公司卖给私人。本月初,尼政府又宣布了一项在2014年中期之前对10个天然气发电站进行私有化的计划。

区域性的电力系统融合和跨国电力贸易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了应对电力危机而采取的一种手段。目前,在该地区已经根据地理关系建立了4个区域电力联营网,并由此把同一片地区的不同国家的电网连接起来。此举一方面鼓励了有条件的国家扩大电力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缓解了一些国家的用电紧张。比如,通过“南部非洲电力联营网”,产电较多的南非实现了向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斯威士兰等有用电需求国家的电力出口。

不过,对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落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来说,不管采取何种途径来解决电力问题,都将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基建乃至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一系列难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供电虽然看似一项单纯的工作,却能考查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只有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提下,非洲的电力问题才有望在未来得到根本的解决。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