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改革·发展 > 正文
自觉坚持和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www.folksfolks.com 2009-09-14 17:49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党的科学理论的指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牢牢把握时代特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自觉坚持和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对于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要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恩格斯在这里讲的“现实的基础”,是指历史唯物主义阐明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等一系列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未来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是源于实践、源于群众的科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必然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政党当然要致力于自身的解放,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相比有两个不同点:一是“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二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马克思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无产阶级只有把自己组织起来,成为政党,才能实现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才能保证社会革命取得胜利。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并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恩格斯提出,未来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所有制性质决定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把社会主义民主称为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坚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恩格斯有句名言:“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也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阶级对抗的消失,社会改革将取代政治革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总之,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改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在“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基础上的自我改进和完善。

  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等等。但他们同时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过程。

  准确把握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

  在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方面: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要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方面: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明确提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使我国成功摆脱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方面: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所有这些思想,都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在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方面: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方面: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经济体制上,打破计划经济的僵化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分配制度上,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在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方面: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挥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方面: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强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进行改革,就不可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继续保持蓬勃生机;在改革中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全部成果。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涵。

  在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方面: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提出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向共产主义前进的方式也不同。应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严书翰)

  (责编:陶武)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