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他山之石 > 正文
学习是保持进步的法宝
www.folksfolks.com 2009-10-16 08:40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秦皇岛市委党校基础理论部主任教授 张春洁

《三字经》中讲,“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头悬梁讲的是汉代孙敬的故事。《汉书》记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强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意思是孙敬这个人太喜欢学习,不愿意浪费一丝一毫的光阴,用头悬梁的方法,强迫自己苦读,进而成为著名的学者。锥刺股讲的是战国苏秦的故事。苏秦,字季子,韩国人,纵横家。他读书刻苦得过度,到什么程度?睁不开眼睛的时候就用锥子狠狠地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刻苦地学习,知识没有不丰富的。苏秦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六国之间,说服六国联盟成一个合纵,苏秦担任了合纵长。他一人配得六国相印,担任六个国家的宰相,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业。囊萤讲的是车胤的故事。车胤,晋朝人,小时候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为了读书,他把萤火虫装在透明的丝绸口袋里,借助荧光,照明读书。车胤的学识因此突飞猛进,与日俱增,后成为著名学者。映雪讲的是孙康的故事。孙康,和车胤一样,晋朝人,家境也很贫寒,买不起灯油,拾点人家扔掉的旧书自学。白天抽时间苦读一点,晚上就默背白天读的东西。有一天夜里,他睡不着,起来开门发现外边下了一场大雪,白雪皑皑,闪闪发光。他便映着大雪反射出来的微弱之光读起书来。负薪讲的是汉朝朱买臣的故事。朱买臣,字翁子,吴人。朱买臣非常喜欢读书,经常是一边挑着柴,一边读书,如痴如呆,最后连老婆也跟别人跑了。直到50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朝廷发现了这个满腹经纶的人才,遂被封为会稽太守。朱买臣一边打柴一边读书,最终学有所成,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样一个发愤读书的成功典范,后来在民间演绎出很多故事。“马前泼水”就是其中之一。 挂角讲的是李密的故事。李密的先辈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是贵族子弟,但他并没有享受到多少贵族的生活。李密少年时期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因值班时摇头晃脑,东张西望,被隋炀帝发现,被赶出宫里。出宫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李密靠给人家放牛为生。李密也由此发愤读书,决心成为有知识有作为的人。他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出门看望朋友,也要骑着牛去,因为牛角上可以挂书。李密通过这样的学习,利用一点一滴的时间积累知识,完善才能,当历史给他某种机遇的时候,他便挺身而出,最后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股,并没有人教他们这样做,实在是他们自己要这样勤奋刻苦。车胤的囊萤,孙康的映雪,之所以这样,因为家境贫寒。虽然家境贫寒,他们没有因此中止学习。朱买臣的负薪,李密的挂角,虽然身体劳累了些,但是,犹苦卓。在苦中,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以上这些人,都是通过学习而有所成就的。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物,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他们用学习积累知识,知识使他们聪明睿智;知识使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知识使他们在主观意识的自我修养方面更加完善,立人立事立己,修身齐家治国,埋头苦干,为民请命;知识使他们具有了完美的人格,使他们在社会中保持了进步、进取的精神状态。可见,学习是个体的人保持进步的法宝。

一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大小,在社会上的地位的高低,可以通过其自身掌握的知识、修养表现出来。同样,一个组织,群体、阶层、阶级、政党,在历史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上占据多高的地位,也可以通过其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历史上产生过许多阶级:奴隶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奴隶阶级、农民阶级是历史上受剥削、受压迫最深重的两个阶级。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推动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向前发展。他们是革命的动力,但他们却不是革命的阶级,也不是进步的阶级。他们不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只是被当做一种会说话的工具存在的奴隶阶级来讲,他们向往的是原始社会自然平等状态,希望通过造反回到原始社会中去。这种落后的思想,无法使奴隶阶级进步起来。农民较之奴隶虽然有了一点人身自由,但仍未找到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希望通过革命建立一种均贫富等贵贱,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平均公有制社会。当这种幻想的所有制建立不起来的候,便也步奴隶阶级的后尘而去,成为新兴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