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建文帝下落之新说”质疑
www.folksfolks.com 2009-10-28 09:14  宋志坚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今年8月底以来国内诸多媒体有关“建文帝失踪之谜”的报道使我觉得特别新奇。这些报道说,8月27日下午,马渭源、潘群等明史专家在福建宁德霍童支提寺亲眼见到了一件明代的奇特袈裟,结合上金贝古墓疑是建文帝陵寝等考古发现,通过对这件袈裟的仔细认证,他们认定:建文帝最终出亡福建宁德。马渭源说:困扰人们600年的明朝第一谜案即可宣告破解。对于建文帝的下落,这真可谓是爆炸性的新闻。

细读这类新闻,却又感到这几位明史专家得出的结论,理由很不充分。

有关报道介绍了“专家们的认定理由”有三。其一,该袈裟“横幅”上就有九条五爪龙,正中间有五条五爪龙,意寓“九五之尊”的龙饰袈裟,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其二,从该袈裟的“工艺、技法与龙饰图案造型等方面来看,它们与明代皇帝穿的龙袍相似或言相同”,而明代“下落不明或如人们传言的去当了和尚”的皇帝只有建文帝朱允炆;其三,该袈裟是有多处缝补的“百衲衣”,有的地方有很严重的磨损,说明穿用时间很久。然而,明史专家似乎忘了最基本的一条:建文帝是为躲避朱棣的追杀而漏夜出走的,还得一直躲避他们,倘若穿着这件有明显皇家标记的袈裟,岂不是自己找死?这件“意寓‘九五之尊’的龙饰袈裟”从何而来也说不清楚:是朱棣之“御赐”,还是建文帝事先就想到他会去当和尚?

所谓“上金贝古墓疑是建文帝陵寝等考古发现”,也是建文帝“最终出亡福建宁德”之立论的重要支撑。马渭源、潘群等明史专家说,此古墓的“结构和格局,处处体现出一种缩小了的皇家气派,表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常尊贵”,古墓的“各种构件精致豪华,如龙头雕饰、九层阶梯、墓前有拜亭等,可以判断这是皇族的墓”,而“古墓舍利塔的莲花基座造形与安徽凤阳明皇陵及淮安盱眙明祖陵的莲花座造形完全一致”,于是明史专家们认定这古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应该就是大明第二位皇帝建文帝”。然而,明史专家又忽略了一条,假如建文帝到死也没有暴露真实身份,他的陵寝怎么会有“皇家气派”?即使“建文新政期间或以前的朝廷中枢中许多高官都与福建有着一定的关联”,他们——包括建文帝的老师周斌——也不会去为还在逃亡中的建文帝建造这种“只有朱家可以使用”的陵寝。

与前二者呼应的还有一说,即郑和曾在福州雪峰寺巧遇建文帝。这是查继佐在他的《罪惟录》里所说的事,据说,建文帝还轻声嘱咐手中握有几万兵马准备下西洋的郑和举兵造反,郑和一边给建文帝揉着脚一边哭着说:“我不能!”随即就离去。明史专家潘群教授找出了清康熙二十二年纂修的《江宁县志》,其中写道:“三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乐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密知建文踪迹,回朝皆奏不闻,史称其有隐衷云。”潘群教授由此断言:“郑和确实‘踪迹建文’,并且终于在福州雪峰寺找到了建文帝。”马渭源则由此推论:建文帝谅必也不敢在雪峰寺久留了,而与雪峰寺相距不远的上金贝村一带“何尝不是藏身的好地方”。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