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拉动社会需求需要克服社会信任不足
www.folksfolks.com 2010-01-06 08:31  欧阳兵 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的方针,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这几年,扩内需、促增长一直是中央宏观调控的战略重点,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筹划中扩大这一成效,更好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一种瓶颈不容忽视,这就是社会信任普遍不足。现实越来越充分地说明,增强社会信任在既有投资力度条件下能够大幅扩大社会内需。

社会交易的安全预期是社会需求实现的首要前提。人们交易的目的是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对交易的担忧之一是安全能否得到保证。这种担忧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自己能否信任对方。应该说经过长期的治理,目前市场经济的秩序有了明显改观,人们的社会信任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现在的社会信任还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而且社会信任不足又表现出某种新的倾向,除了在市场领域由于市场行为不规范诸如实体交易中的兜售假冒伪劣、虚拟交易中的直销购物等引发的一些老的社会信任问题外,当前尤其突出的是,在地方政府和民众之间由于公共事件信息披露不真实,而引发的民众对政府信任不足,比如海口农夫山泉砷超标、番禺垃圾焚烧、上海“钓鱼执法”案件、云南“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肇事案、上海“楼垮垮”事件、贵州瓮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华南虎事件等。而由这些事件再次引发了社会信任不足。

社会信任不足在市场经济初期是个普遍现象,各国都经历过这样的阵痛。据史料记载,美国内战前国内的金融系统州立银行遍地开花,数量大增,纸币发行迅速膨胀,民间借贷剧增,但社会信任却严重不足。不仅借方与贷方相互提防赖账,就是很多银行间也没多少信誉可言,今天开张,很快又关张,有些银行压根儿就没向储户支付硬币的打算,史书上被戏称为“野猫”银行。为此,社会上甚至专门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信息行当——银行券报告者(bank note reporter),专司甄别银行券之真伪。民众与政府银行间缺乏信任直接导致了1836年第二合众国银行(the 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的永久关闭,美国政府不得不分别于1863年和1864年出台“通货法”(the Currency Act of 1863)和“国许银行法”(the National Banking Act of 1964)对社会信任不足进行干预。英国历史上社会信任不足的一个重要事件始自于虚假信息盛行。随着英国在16世纪末加入大西洋和印度洋贸易后的第一份报纸——《伦敦报》(The London Gazette)的出现,一大批财经报刊如《Collec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Husbandry and Trade》、《The Course of Exchange》和《Lloyd’s List》相继面世,它们除了刊登各海港离港航船的目的地、进出口商品种类与价格外,还大量刊登股票以及其它证券价格信息,特别是登载许多纯粹的商业性广告。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