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当心文艺批评的变味
www.folksfolks.com 2010-01-06 08:59  马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今天的艺术现实丰富而复杂,也充满了让人困惑难解的问题,尽管这给文艺批评提供着大量鲜活生动的材料,刺激着批评者的大脑,也让许多人成了有名的批评家,但某些批评却越来越像一场批评者的独角戏——批评文章铺天盖地却无关痛痒,逐渐变成失去阅读的写作,陷入了尴尬和困境。

细观某些文艺批评家们的言论,会发现他们大多不愿讨论艺术的学理问题,而更多跟着资本与市场的指挥棒成为其吹鼓手,这样不仅有“看点”,而且容易出名、成为旗手并获得经济利益。因此我们看到很多文艺批评,不是隔靴搔痒、不着边际且没有观点的泛泛之论,就是脱离实际、深奥玄虚、无人能懂的天书,甚至是堆砌观念、胡乱吹捧的无良之作,这些文字让文艺批评变了味。

商业的原则渗透到文艺批评,使批评失去了胆气和锋芒。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最典型的就是无穷无尽的作品讨论会,最终沦为作家们的捧角会、树碑立传会。”一些批评家不惜用自己的良知和名誉作赌注,用各种花哨宏大的理论把平庸的甚至拙劣的作品打扮得“花枝招展”。这样的商业性“广告”打着文艺批评的幌子,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收视率或为图书做“促销”。这种批评沾满了铜臭味,完全丧失了批评家的职业道德,让人为之心寒。

另有某些所谓的专评家,以逻辑与史料为翼,在自己的空中楼阁中纵情“浮飞”。他们往往偏离具体作品,做着长篇累牍的枯燥言说,甚至有的专以理论术语“狂轰滥炸”,在作品与读者之间无中生有设置障碍,令人望而却步。这样的文艺批评无视常识,高高在上,自然无法赢得读者,赢得人心,更无法对社会文化产生积极作用。

真诚透辟的文艺批评是文化建设的助推器,是文艺创作革新励进的试金石。如果文艺批评者只是将所操持的“知识”,从一本书搬到另一本书,从一个观念腾挪到另一个观念,那么无论他的理论多么高深,他的知识如何渊博,他的演绎技能多么发达,他对当下文艺现实都必然麻木无知,他也就无法作出准确的描述和精当的判断,不能发挥批评者应有的作用。这样的批评就必然沦为海涅所谓的“巨大的停尸场”。

我们的时代需要有坚守、高品质的文艺批评。批评者首先应该从作品的接受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有感而发。其次,文艺批评并不是为理论而理论的阐释,它是文本的解读,是一种有生命、有感悟的写作。如同好的文学需要作家倾注整个灵魂的力量来写作一样,一篇好的批评,也应当付出足够的诚意和心血,让人感受到文字后面丰富而鲜活的灵魂。再者,一个真正的批评家不仅要用独到的眼光来解读作品,体现出批评是一门“向作家提出有益告诫的艺术”,更要把作品推介给读者,给他们以指引。

时代呼唤真诚的文艺批评,我们的批评家应该拿出胆气、有所坚守,激浊扬清,别裁伪体,别让文艺批评变了味儿。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