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支撑。在西部大开发初期,各级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工业化推进缓慢,一些产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者提出,应大力发展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西部工业化进程,形成西部大开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2005年,国务院西部办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了“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对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条件、意义、目标、战略思路、重点领域、地区布局和政策措施等进行深入探讨。2006年,国务院西部办等又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此后,学术界掀起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研究的热潮,并加强了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链构建和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西部大开发的空间布局。西部大开发必须突出重点,充分发挥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市的作用,防止遍地开花,这是学术界的共识。“十五”时期,国家提出实行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促进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形成。“十一五”时期,又提出推进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广西)等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鼓励城市圈集聚发展。结合重庆和成都试验区建设,学术界加强了西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的研究。有的地方组织力量开展城市群(圈)、区域一体化和同城化的规划研究。在对外开放方面,学术界普遍认为,要强化东西部合作互动,鼓励和引导沿海企业西进,同时加大西部开放的力度,通过沿边开发开放促进沿边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西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围绕西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展开了全方位深入研究。首先,组织开展西部资源环境状况评估和承载能力研究,如西部的环境演变评估、基础地质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等。其次,加强对西部资源优势转换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学者们认为,西部要走出资源路径依赖,防止出现资源优势陷阱,就必须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加快经济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学术界还开展了西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补偿、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移民等方面的研究。作为我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贵州黔东南州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 2009-12-02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
- 2009-11-21西部大开发10年中国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两倍
- 2009-11-09西部大开发与发展西部文化
- 2009-10-17温家宝:正研究新的推进西部大开发政策
- 2009-10-16中国再次吹响西部大开发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