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瞭望》:七个“一号文件”涉农深意
www.folksfolks.com 2010-01-27 09:0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我来说两句

那么,目前国外粮食生产市场的状况如何?国内又面临着怎样的粮食需求形势?柯炳生继续以大豆为例,分析国际市场的状况,“国际上的大豆产量是年年升高,为什么呢?都是为中国生产的。中国一增加进口,他们就扩大生产,美国扩大生产,巴西、拉美地区也扩大生产。这些国家有土地,土地也适合种大豆,尤其是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但是,我国要进口大豆以外的粮食,比如说水稻,就很难扩大种植,供我们进口。一方面没有合适的水土条件,另一方面,因为栽水稻也很难机械化,难以大规模生产,那些国家的农民不愿意干。有的人说,国际市场大着呢,我们缺什么了就进口,可以靠市场机制,这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从粮食市场来看,柯炳生认为,短期内问题不大,但是未来的挑战很严峻,让人感到忧心。他很肯定地告诉本刊记者,从需求来看,未来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至少未来20年内是这样。因为人口在增加,收入水平在提高,城市化在发展,工业需求在增加,这些都是刚性持续不可逆的;从供给方面来看,挑战无疑很大。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国际贸易仅仅是一个补充,尤其是水稻、小麦等主食及玉米等农作物,更是面临着严峻形势。

柯炳生指出,国内的粮食生产要增加,在面积方面,已经没有什么余地了,“耕地面积的下降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你总要工业化、城市化,开发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要占用耕地,耕地肯定要减少。”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很多耕地,至少1/3的耕地,拿到欧洲和美国去都不是‘耕地’,因为质量太差。内蒙古、黑龙江据说还有一些可以开垦的耕地,但实际上都是生态条件很脆弱的地方,这些所谓可以开垦的‘耕地’实际上都是湿地或者半干旱的草原。”可以说,在土地方面,我国面临着粮食增产和对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