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理论参考 > 正文
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www.folksfolks.com 2010-03-02 20:02  吉昱华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金融在全球竞争中的应对之道

要谋定而后动,必须认清中国金融业的优势和劣势。中国金融业的深层次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庞大且处在上升期的实体经济。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势头,二十年后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加上我国金融深化进程还在不断推进,这将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提供庞大的市场空间。二是高企的国民储蓄率。储蓄率越高,可用于融通的资金量就越大。高储蓄率也意味着财富的迅速积累和资产管理市场的迅速扩大。此外,由于有较高的储蓄率,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处理不良资产时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中国金融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市场化水平不高。资金的配置更多的是依靠行政力量,资金不能根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水平配置到最有生产效率的方面,金融体系也很难通过创新,满足市场主体对资金和风险安排的要求。二是缺乏有竞争力的金融企业。大部分国有金融企业带有准政府机构的倾向,在理念、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还比较落后,与跨国金融集团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在金融游戏规则上受制于人。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的大宗商品定价权、金融产品定价权掌握在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手中,在表面的公平竞争之下,是顶级跨国金融集团对游戏规则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对市场更加娴熟的掌控。

在分析中国金融业优势劣势的基础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金融业的希望所在,是通过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市场化进程,依托中国经济的发展实现腾飞。做到这一点,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金融业应该集中主要精力服务国内经济发展,兼顾金融“走出去”。在世界主要跨国金融集团都试图到中国来淘金的时候,寄希望于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中国金融企业到发达国家大展宏图是不现实的。我国少数中资银行在外开设分支机构已有多年,到目前也只能做一点华人的生意。况且,中国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便是专注于国内的金融服务,以中国经济的规模,也完全能够培养出世界级的金融企业。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金融企业不需要走出去,因为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走出去,需要的金融支持也越来越大,而金融业能够在境外为本土企业提供服务时积累力量,不断提升。因此,现阶段中国金融业走出去,更多的是将“触角”伸向国际金融市场以便更好地服务国内市场,而不是满足国内金融家的扩张或投机愿望。

第二,中国金融业应该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对内改革和对内开放,兼顾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以及中国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最终取决于本土金融企业,这一点已经被南美历次金融危机和最近欧洲的银行业危机所证明。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把如何提高本土金融企业的竞争力,作为思考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发点。要把对内改革和对内开放放在首要位置,对外开放更多的是为了发挥“鲶鱼效应”,使本土金融企业接受跨国金融机构在理念、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溢出效应,而不是把扩大开放本身当作目的。

第三,在国内的金融规则制定上,注重与国际接轨,但更要强调“以我为主”。规则制定属于主权范畴,对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安全的影响巨大。在看待规则制定权时,既要避免陷入“阴谋论”的束缚,又应该充分看到国际金融博弈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对于金融监管的很多技术领域,不妨大胆吸收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但对于汇率制度、资本流动等问题,应紧密结合我国经济金融的实际,以解决国内问题和满足国内需要为第一要务,避免受到国际舆论影响。

第四,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体系重建等问题上有所作为,但更应有足够的耐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看到一个大的历史趋势,美元已经越过了其顶峰时期。中国国力的逐渐增强也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美元地位越过顶峰与其他货币取代美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话题。从历史上看,美国是在其综合国力超过英国很长一段时间,并借助二战,才促成了美元取代英镑的地位。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其背后有两大支柱,第一个支柱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使得美元成为国际上永远的避风港,这也是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以美元定价的基础。第二个支柱是美国强大的科技和创新力量,战后美国一直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的顶端,这使得美国有能力通过创新来换取全世界的劳动,并向全世界输出美元。现在,中美实力还有很大差距,在这个阶段希望人民币国际化出现大的突破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认真吸取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消极等待,而是应该有足够的耐性,在提升国力的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积小胜为大胜,既不放弃机会,也不在短期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付出过大的代价。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