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如何帮助“无产者”获得资产
www.folksfolks.com 2010-05-26 15:46  赵燕青 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现在城市的“有产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形成的?答案是:房改。

1998年的房改,将公有住房折算工龄后,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居民。随着这些资产的上市,参与房改的居民“一夜暴富”。而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进,导致地价上升,使所有“有产者”的资产随之升值。精明的“有产者”,会把资产抵押出去,通过银行融资,购买更多的不动产,于是财富进一步向城市“有产者”倾斜。

帮助城市居民置业的最佳途径,不是打压房价,而是复制当年房改的路径,将当初只惠及部分居民的“房改”,扩大到所有在农村没有宅基地并在城市没有参加过房改的居民——允许每一个家庭有一次机会以成本价,购买一套基本配置(比如小于60平方米)的住宅,获得产权后允许上市。这个将1998年一次性房改,推广为长期的“全民最低住房保障制度”,可望在没有任何一方——地方政府、开发商、中央政府和居民——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将住宅问题与分配问题予以最优的解决。

获准以成本价购买住宅的家庭中,有能力一次性付款的,即可迅速成为城市“有产者”。随着城市不动产价格的升高,他们的财产性收入也会随之增加。那些一时还没有能力付款的,可以分期缴纳,一定年限后,缴齐差价,获得产权。由于房价在一开始就按照成本锁定,他们无须担心市场价格的起伏。此时,市场价格的飙升就不再是问题。相反,市场的价格越高,“房改”后的溢价就越多——高房价就不仅不是负面的因素,反而成为财富升值,进入城市有产阶层的阶梯。沿着这个台阶,新增居民就可以增值后的不动产为原始资本,沿着现在城市“有产者”的致富路径向上攀升。更多的有产阶层又为下一步将地方政府收入,从土地一级市场转向财产税创造了基础。

毋庸讳言,“全民住房保障制度”会冲击现有的城市运行模式。但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的减少,表面上看会影响对工业的补贴,并弱化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将以前对生产要素中土地的补贴,转变为对劳动力的补贴。低成本的住房,可以有效抑制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建立稳定的劳动力供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土地价格补贴减少带来的成本上升。(2010年3月1日第9期《瞭望》赵燕青)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