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深入把握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构成要素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www.folksfolks.com 2010-09-27 16:25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意识形态等软实力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面对日益活跃、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我们必须不断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此,需要深入把握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构成要素,积极探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内容体系的解释力

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究竟是产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对社会存在的解释力。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意识形态为人们确立特定的价值目标、社会理想和行动指南,对于人们关心的现实问题,它不但应当作出合理的解释,而且应当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如果意识形态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各种社会现象,满足人们的认知需要,就容易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有效的解释力是意识形态理论魅力的直接体现。意识形态能否获得人们的认同,与其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解释力有着直接联系。由于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复杂多变,意识形态应保持一定的结构张力,在逻辑构成和表达方式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意识形态除了应当具备思想上的系统性,还应当具有适度的灵活性。在现实生活中,固然存在人们疏远理论的现象,但实际上人们疏远的是无助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即无用的理论,而真正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即有用的理论不仅不会被疏远,而且必定会受到推崇。

对社会实践的动态适应是意识形态解释力的基本保障。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必然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对社会实践的动态适应,是意识形态解释力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就在于它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科学回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