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核心在于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受尊重、权益上有保障、经济上得实惠,才能心舒气顺,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一是坚持积极解决民生问题,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去年为1640.87亿元,增长20.1%,其中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增幅,均高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连续六年实现城乡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全省139万60岁以上农民领到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平均水平为1300多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各类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到98.3%、98.6%;各级党委、政府每年都确定为群众办若干实事,去年省里承诺的扩大就业、安居工程等5个方面29件实事全部如期完成。二是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的发生。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制定事关群众利益的政策时,普遍实行公示、听证、新闻发布等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省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对重大政策项目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今年以来全省共组织风险评估3191次,通过评估撤销或暂缓实施的事项237个,占7.4%。特别是严守企业改制“三项准则”、征地拆迁“三条底线”、环境保护“三道关口”等要求,做到有明显社会稳定风险的政策不出台,利益关系严重失衡的项目不立项,劳民伤财的活动不开展。三是坚持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工作,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农民工工资发放、部队退役人员安置解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项建立台账认真加以解决;对涉及公共服务、执法执纪、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努力举一反三、纠建结合、完善政策、改进工作。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重点在于完善群众工作载体、畅通联系群众渠道
让群众理有处讲、怨有处诉、难事有处反映、问题有处解决,实现由堵到疏、由被动等访向主动下访、由信访上行到基层化解的根本性转变,是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健全群众工作机构,“一个网络”整合群众工作力量。目前,我省已有5个市、72个县(市、区)成立了综合性的群众工作机构。在此基础上,在乡镇(街道)整合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设立群众工作站;在村居(社区)设立“三员一室”,即每个村都配备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信访诉求代理员,一个群众服务室。目前,全省已有62%的乡镇(街道)、34%的村居(社区)成立了群众工作站和群众工作室,形成了党委政府为主导、市县群众工作机构为龙头、乡镇群众工作站为纽带、村居群众工作室为基础的横到边、纵到底的群众工作网络,做到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第一时间”听取群众呼声。积极推进矛盾排查化解、领导干部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等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近年来,每年都有5万多人次的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在2005年实行“绿色邮政”、2006年开通“省长信箱”的基础上,2007年在全省推行“网上信访”、“行风在线”,2008年在全省推广“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信访代理制,有的还印制了方便群众找领导的联系卡。目前,网上信访、视频接访、“绿色邮政”、民生热线、省(市、县)长信箱、信访代理、网友留言等十几条渠道已在全省普遍开通,群众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反映,减少了矛盾积累和上行。三是搭建服务群众平台,“一条龙”解决群众诉求。通过在市、县(市、区)建立群众服务大厅、乡镇(街道)建立群众服务站,组织民政、社保、户籍、治安、国土、司法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集中办公,并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受理群众来访纳入服务大厅和服务站,实行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诉求、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督促落实。目前,全省87个县(市、区)建立了群众综合服务大厅,构建起联合接访和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