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干部论坛 > 正文
梅宁华:对建设现代政党制度的研究与思考
www.folksfolks.com 2011-06-21 16:58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本文核心观点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是共产党人的一厢情愿,而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全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革命斗争的实践所形成的共识。

●西方政党制度并不具有现代政党制度的典型特征,存在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为执政党排除干扰,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最高目标,谋划跨越选举周期的长远规划,动员和调配全社会力量集中解决重大问题,实施跨越选举周期的大型项目,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和稳定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执政党集中力量办大事。

●把西方政党制度看作是具有“普世性”的现代政党制度,特别是把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视为现代政党制度。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中国政党制度已经展现了强劲的活力,具备了现代政党制度的基本要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只要全党一致,坚定不移地推进自身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制度,就一定能肩负振兴中华的大任,成为现代政党制度的成功探索者和实践者。

国家现代化必须有现代政党推动并领导。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党的根本任务。因此,怎样认识并建设现代政党制度成为当今一切国家和社会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必须指出,西方政党制度并不具有现代政党制度的典型特征,也不存在适合所有国家的政党制度模式。现代政党制度是在人类政治历史进程和现实发展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的。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个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造就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奇观,使人们对现代政党政治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长期以来,一些人对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搞西方多党轮流执政有所不解,看不到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对现代政党制度的认识仅停留在西方政党模式上。这不但是认识上的误区,而且严重妨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进程。

一、政党在现代社会中起什么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政党已成为现代国家政治运行中必需的领导力量,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导向性作用。可以说,在当代社会中,没有政党,政治治理是无法实现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政党来领导,就无法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就无法组织有效的社会动员,难以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合力。政党在现代社会中起什么作用,需要结合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特点进行概括,具体来说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出政治纲领,凝聚社会共识。每个政党都有体现其意识形态的政治纲领。这种政治纲领必须体现和反映社会成员的集体意愿和要求。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政党的政治纲领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社会大部分成员的愿望,对于一个政党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因为政党一般都是通过政治纲领号召群众,凝聚社会共识,争取群众的信任与拥护的,并通过一定的组织把本阶级成员联系起来,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以采取共同行动,从而实现目标。

二是进行政治领导,这是政党的最本质作用。政党只有取得国家政权或参与对国家权力的控制,才能贯彻实施它所提出的纲领和政策。政党取得政权后,通过政党中有经验、有权威、有影响力的精英,参与政权组织,制定法律政策,控制意识形态。这种政治领导,本质上也是实施政治纲领的过程。

三是实现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一个政党取得执政地位,它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就会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和实现。这个过程就是政党利益表达的体现。政党本身就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当今发展民主政治已成为世界性潮流的情况下,政党已成为社会成员进行政治参与、实现民主权利和利益的一种工具。因此,实现社会成员广泛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政党的一个重要功能。

四是进行社会整合和政治动员。政党作为“社会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在现代国家的政治运行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整合作用。这种社会整合具体包括意识形态整合、政治资源整合、社会发展整合等。其中,意识形态整合最为核心。

需要强调的是,政党作为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作用并非一成不变。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潮流中,“政党现代化”成为一种客观趋势。由于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急剧变革,各国政党、各类政党的生存状态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不仅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及时反思自己的主张,调整自己的纲领和政策,而且必须根据政党存在的环境和条件,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活动方式,以符合社会成员新的利益需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的政党都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党”。

二、判断现代政党制度的标准是什么

政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政治运行,主要取决于一国所实行的具体政党制度。所谓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和程序,达到干预目的、获得行使效果、取得活动业绩的总和。

从政党制度自身的发展历史来看,政党制度实际上存在着近代政党制度和现代政党制度两种形态。简单地说,近代政党制度是与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历史阶段相联系的,而现代政党制度则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相适应,并代表着现代化发展要求、反映人民共同意愿的一种政党形态。深入认识现代政党制度,必须把握两个基本点。

第一要打破关于西方政党制度的迷思和神话

受政党及政党制度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这一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把西方政党制度看作是具有“普世性”的现代政党制度的误识,特别是把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视为现代政党制度,更是错误的。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从西方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来看,西方政党制度是基于利益集团分化而形成的。政党代表的只是某个阶层或财团的利益,而不是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西方早期政党多如牛毛,一个国家甚至有数百个。代表某个利益集团的政党,其主要目标是参与竞选,取得执政权。各政党为此往往不择手段,互相争斗,你方唱罢我登场,因此,早期的西方政党政治十分混乱。西方政党制度在二战以后才相对稳定,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两种类型——“两党制”和“多党制”。

应该说,西方政党制度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当长时期里,资产阶级不仅要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以取得自由竞争的权利,又要以妥协的方式处理本阶级的内部关系,避免早期出现的暴力和混乱,从而形成了轮流执政的模式。西方政党体制由于产生较早,并且经过了长期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方式和规则,比较适合当时西方社会的政治运作。

但是,西方政党制度存在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性,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代表着资本集团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这种制度下,每个政党只代表特定集团的利益,并依靠这些人的支持上台执政。这样赢得选举、上台执政的党,必然维护乃至偏袒其支持者的利益,而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维护。在西方政党制度下,长期以来形成的利益格局已经固化,使它无法与现代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和对接。

西方政党制度存在着种种无法克服的弊端:由于利益攸关,各党及其利益集团都不惜血本进行竞选,必然造成过度竞争;为赢得选举,政党常常只顾眼前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而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政党因长期争斗而势不两立,社会因支持不同政党而分裂对立;被推崇为“最民主”的两党制或多党制,虽然用竞选和轮流执政方式消解了主要利益集团之间的部分矛盾和冲突,但选举本身只是获得政权的一种手段,是在矛盾和冲突中寻求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付出极大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如社会对立、决策迟缓、效率低下、执行乏力等,而这种成本和代价恰恰是由广大民众承受的;由于在利益代表性、利益整合方面不断受到困扰,难于实现本集团利益与全民利益两者的协调整合,导致社会多数利益被忽视。更重要的是,实践证明西方政党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无论哪个政党执政,代表资本集团利益的本质不会变化。

放眼当今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发现:凡照搬西方政党制度的,往往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前苏联的解体,与此直接相关。部分亚洲、非洲国家从西方套搬多党制,结果引起巨大的社会混乱和冲突,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都表明,西方政党制度已难以适应现代化潮流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无论是西方政党自身还是抄袭西方政党制度的社会,都日益显露出衰微和乏力,改革和改变势在必行。

第二要把握判断现代政党制度的标准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才算是现代政党制度?简单地说,其核心就是:这种政党制度必须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的要求,能够代表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能够保证执政党很好地完成执政使命,有效地发挥执政党的作用和功能,不断地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具体来说,判断一种政党制度是不是现代政党制度,其标准可归纳为这样几条:

一是这种制度能否有效地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本质上讲,政党制度是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否则就会阻碍和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来看,这对任何政党都适用。可以说,这一条是判断一种政党制度是不是现代政党制度的根本标准。

二是这种制度能否适应现代化发展潮流、有效应对利益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社会结构深刻调整使利益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信息化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让信息公开透明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些重要的时代特征和要求,对政党政治运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回应这些挑战,客观上需要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来统领和把握全局,及时了解各个利益阶层的愿望和要求,有效协调各利益团体的矛盾,合理实现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并能代表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判断一个政党制度是否是现代政党制度,其标准不在于政党数目的多少,获得执政的方式是否通过选举,而在于这个政党制度下的执政党,能否顺应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和利益多元化的趋势,能否有效协调和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愿,切实实现它所承担的执政使命。这一条可以说是判断现代政党制度的时代标准。

三是这种制度能否使一个国家和社会达成一种相对的社会共识。社会共识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思想条件。在现代民主政治运行中,执政党所提出和实施的政治纲领、路线方针,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具有某种引导作用。如果一个执政党的纲领路线符合一个国家和社会中的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要求,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能进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形成引领国家发展、进步的驱动力。因此,能否形成一种相对的社会共识,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这一条可以说是判断现代政党制度的社会标准。

三、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弄清了现代政党的作用及判断现代政党制度的标准,为正确认识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参照。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看,中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相比,更具有现代政党制度的特征。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是共产党人的一厢情愿,而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全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革命斗争的实践所形成的共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与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产生环境极为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在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了中国政治舞台的核心政治力量的情况下,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在筹建新中国的实践中形成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竞争型的多党制尝试失败和垄断型的一党独裁破灭后的历史选择,也是总结新民主主义时期政权建设经验,吸取苏联政党制度经验教训之后的新创造。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尽管在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中,尤其在“文革”中受到了严重冲击,但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很快全面恢复了多党合作制,并将其作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庄严地载入了宪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一方面重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政党制度的创新,既吸取苏共亡党的教训,又借鉴国外政党制度建设中的优秀成分,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不断地朝着现代政党制度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第一,中国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政治格局

中国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和多党制,它的根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种政治格局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彼此都参加国家政权机构和政协组织,参加国家事务管理及政策法令的制订执行。二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实行全面领导,在国家权力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三是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团结合作关系,没有执政党与在野反对党之分。在这种政治格局下,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及其各政党内部都努力发扬民主,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和争论,不存在派别斗争,国家政权相对稳定,避免了西方政党制度下多党纷争造成的社会动荡。

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完全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按照列宁建党思想成立的俄共,成为第一个在大国执政的共产党大党。1924年列宁逝世后,列宁的建党原则一度在国家建设和卫国战争中发挥过重大作用,但由于制度设计不完备,使列宁确立的“全党服从中央”、“少数服从多数”的党内民主原则被扭曲。苏联共产党走向了僵化,党的领导集团开始官僚化,逐渐脱离了党生存的社会基础。领袖终身制和干部职务终身制,导致了党内民主缺失,使苏联党丧失了领导能力。

第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具备现代政党的本质特征

在中国政党制度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代表着最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这个纲领使中国共产党在宗旨上具备了现代政党的本质特性。这一特性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已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为拥有近8000万党员的大党,汇聚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分子、优秀代表。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强调共产党主要是代表广大工人、农民的利益,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发展,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积极吸收新兴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加入共产党组织,从而不断扩大和巩固了党的社会基础,使党具有越来越广泛的代表性。进入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国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动员力、组织力和凝聚力。

第三,中国政党制度具有科学的制度设计

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制度架构蕴涵着两条原则:一是在政权组织上,不搞“三权分立”、实行“议行合一”;二是在政党制度上,不搞“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这两条原则都共同出自一个基本的理想追求——人民民主。“议行合一”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制度上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即非竞争性的政党制度与以代表全体人民利益为使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相适应的。这种制度设计,既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又有利于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既代表各自所联系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这就使各党派的协商一致具有了可靠的社会基础。在国家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基本方针等问题上,通过多党合作的方式协调立场,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的制度性安排。

第四,中国政党制度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承担和勇于革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前后两次通过了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地分析和反思了自身的错误,并确立新的革命和建设方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为适应政党现代化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探寻自身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比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都通过党章和其它制度加以严格规范,确立了领导任期制,保障了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和稳定性,使政治体制的运行充满活力而又平稳有序。同时,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了党内各级领导的正常交替,党内优秀人才能够被推荐、选拔、选举到领导岗位。与西方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相比,这种领导人的制度化交接更能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过度竞争带来的政治派别之间相互恶性争斗、社会分化和分裂等各种消极后果。这也使中国政治体制的运作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避免了西方多党竞争、轮流执政过程中巨大的金钱和资源的投入与浪费。

第五,中国政党制度具有高度的执行力,可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中国政党制度为执政党排除干扰,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最高目标,谋划跨越选举周期的长远规划,动员和调配全社会力量集中解决重大问题,实施跨越选举周期的大型项目,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和稳定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执政党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而奋斗。这一目标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大政方针上的连续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要求,相继作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建设、载人航天工程等特大建设项目,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举措,无一不是投入多、周期长、风险高的大手笔。在一些实行多党制的国家,由于政党轮替、多党纷争,组织松散,换来换去,执政效率低下,是很难在较短时间实施如此规模的重大举措的。

第六,中国政党制度具有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高度自觉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政党制度本身就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途径。从执政来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发展人民民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党制度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地发展和扩大党内民主,并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包括推进基层民主选举和全面实行政务公开,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更加自觉地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并不断完善接受社会监督和人民监督的渠道。这些改革措施,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新提升,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执掌好政权。

总之,我国政党制度总体上是与国情适应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政党制度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比如:制度化、法制化程度不高;民主监督起步相对较晚;公民的民主权利,如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有些还未能得到充分实现;我国的多党合作制设计起点较高,但具体实施的条件尚有许多不足,由于缺少实施的细则和可操作的程序手段,不少方面还停留在形式层面;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过分集中,对公权力的监督制度不健全等。但是,中国政党制度已经展现了强劲的活力,具备了现代政党制度的基本要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只要全党一致,坚定不移地推进自身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制度,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就一定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大任,成为现代政党制度的成功探索者和实践者。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