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干部论坛 > 正文
甄小英:开启执政党建设新篇章
www.folksfolks.com 2011-06-23 16:0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我来说两句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什么历经艰难曲折,经久不衰,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震撼世界的辉煌?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曾强调了两大根本原因:一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是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建设了一个为民谋利,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党。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根本不存在另外一个像列宁所说的联系广大劳动群众的党。”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由。”

这两条经验密不可分。党对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是与对党的建设规律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在90年中领导了两次伟大革命,同时也实施了两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第一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它的实施,为党领导的第一次伟大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政治领导和组织保证。第二个伟大工程,我们称之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伴随着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而提出、展开的,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政治领导和组织保证。遵义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胜利道路的标志,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胜利道路的标志,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胜利的指针,邓小平党建理论则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启了执政党建设的新篇章。

一、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历史地位及重要贡献

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历史性贡献,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上第一次系统、科学地(当然也是初步地)回答了执政党应该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时代,为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着重解决了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要不要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党的问题。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组织制度和策略思想等,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

由于他们没有共产党执政的实践,不可能对执政党的建设进行系统的论述。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他们提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建立廉价政府,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由人民选出,可随时罢免,只领取相当普通工人的工资等。

(二)列宁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建立了一个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型工人阶级政党,并对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世界历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直接提到日程上来。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的新型的党、战斗的党、革命的党,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列宁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建党思想,如: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工人阶级有组织的部队;是工人阶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党的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必须坚持进行两条战线斗争,反“左”时要注意防右,反右时要注意防“左”等等。

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列宁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但是,由于他领导党执政的时间不到7年,党执政的实践还未全面、深入展开,因而对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还处于初步探索之中。他关于执政党建设的论述,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对执政党建设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如:坚持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党应当通过苏维埃机关在苏维埃宪法的范围内来贯彻自己的决定”;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执政党地位的变化,增大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要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要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注重党员质量,纯洁党员队伍等。另一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采取的一些具有临时性的应急措施。如列宁虽是具有很强民主思想的领导人,但在内战时期,不得不更多地强调集中,实行了“战斗命令制”和广泛的干部任命制等。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他也主张对上述应急性措施加以改变。还有一类是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探索,但没有来得及深入展开,在实践中这些问题还未解决。如:党政关系问题:他提出党政职责要分开,但是如何分?未来得及解决。又如,关于党内监督体制问题,他提出中央监察委员会与中央委员会平行。但监察委员会机构到底应如何设置?应赋予它什么样的职能?没有来得及做进一步的回答。再如,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他开始认为官僚主义是旧社会的遗物,是旧政府的人员带进来的。所以,派工农进入政府,但未能解决问题。后来对“官僚主义实际上是从缺乏民主,过度集中的体制中产生的”的观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未能做进一步研究就去世了。

斯大林把列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采取的一些应急性措施如干部的普遍任命制等凝固化、强化了。并在许多问题上违背了列宁的思想,在党的建设上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三)毛泽东建党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用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立共产党,面临着与苏共不同的情况,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又集中于反动势力盘踞的大城市,而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长期在远离城市工人阶级的偏远农村活动,如果象苏共那样,主要从工人中吸收党员,党员人数很少,就肩负不起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而大量从农民中吸收党员,又不可避免地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带入党内,党如果不能对错误思想进行有效克服和批判,就有被毁灭的危险。面对两难局面,毛泽东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既大量从农民中吸收党员,又通过思想教育、整风运动等,不断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以保持党的先进性。逐步形成了“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把思想建设和思想领导放在党的领导的第一位”的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建党思想。毛泽东建党思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提出了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党建基本原则。确定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目标,并把它称作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开创了党的“三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形成了党的“四条路线”和“三大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路线;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建设一个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方面已有了比较完整的一套。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也进行了艰苦探索。特别是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明确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实质上已经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提出了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反对个人崇拜,坚持集体领导;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等一系列执政党建设的正确方针。但是,毛泽东很快否定了八大的正确论断。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文化大革命”。因而未能解决“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

(四)邓小平党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上,第一次初步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邓小平不仅领导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同时捍卫了毛泽东思想,而且解决了毛泽东未能解决好或未曾遇到过的许多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问题。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从整体上推向前进,实现了党建理论阶段性的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