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www.folksfolks.com 2011-09-14 15:25  方彦 来源:《文汇报》    我来说两句

近期,我国推进了十余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界对我国是否具备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何种影响热议不断。在笔者看来,产业资本股权融资热情高涨、银行以高利率理财产品吸收存款的方式大行其道等等一系列经济现象均表明,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的真实资金成本和收益已突破法定基准利率限制,整个经济社会正自然过渡至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阶段。同时,考虑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广泛应用、银行业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对银行信贷和揽存行为的监管加强等因素,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具备。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

第一,利率市场化能进一步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低利率管制带来的金融抑制现象。金融抑制的特征主要为实际利率水平和有选择信贷分配。在金融抑制经济中,金融市场被分割为两个市场:一个是政府管制的市场,其资金主要流向低效的国有企业及政府机构;另一个是没有正规管制的自由市场,其利率远高于前者,中小私人企业或通过内部积累或通过这一市场进行高成本融资。在这种严重的价格歧视和市场侵害状态下,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市场行为扭曲,最终影响经济结构和可持续发展。利率市场化将取消存贷利差率的保护,迫使银行基于自身盈利诉求将信贷资源转向高利率的中小企业贷款,从而破解当前资金需求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利率市场化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提供了基础。由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就计量经济学而言不存在通过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均以价格利率调控为货币政策框架的中心。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使货币政策框架逐渐转向以价格利率调控为中心。

第三,利率市场化虽然会在短时间内提高社会资金成本,但是有利于长期稳定物价。如多数人所顾虑的,利率市场化可能在短时间内抬高社会融资成本,但利率管制的放开也将打破市场分割,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使得社会投资收益率趋于一致。此举有利于遏制过度投机,为长期稳定物价、促进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货币条件。

我国利率市场化内外部条件逐步成熟

通常认为,要实现利率市场化,需在宏观经济、金融监管、微观基础和金融市场四个方面具备一定条件。事实上,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各项条件已成熟。

首先,宏观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考验后企稳,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转型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北欧、韩国等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分析中发现,一国经济增速稳定、经济结构处于或已度过优化调整期之际,同样也是该国消除管制、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想时机。而我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速趋于稳定、经济发展面临转型的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对社会经济结构变革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其次,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效性和适应性加强。有效金融监管是利率市场化顺利、平稳完成的关键。在货币政策效用方面,央行对央票、准备金率、正回购等政策性工具的组合使用越来越灵活,调控手段和时机掌握日趋成熟,能较好地影响市场预期和行为。

第三,微观层面基础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利率形成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断完善,货币市场利率能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国际利汇率做出及时的反应。四年来,我国以Shibor利率为基准的利率体系逐步成型,同业间拆借、回购利率等市场利率能有效反映资金供求关系、传递货币政策导向。另一方面,居民、普通企业和银行等经济微观主体对利率敏感度上升,能对利率变动迅速调整策略。

第四,金融市场完备健全,各市场间资金流动成本降低。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金融市场应具有完备的要素市场、品种齐全且结构合理的融资工具体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简洁有效的监管体制,能使资金在各金融市场间顺畅流动、形成市场利率。2004年以来,我国集合票据、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用于融资、对冲风险的新兴金融工具相继推出。除证券市场外,期货市场、贵金属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也蓬勃发展,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从1996年取消银行间贷款利率上限到2004年取消所有存款利率下限,我国利率市场化建设仅剩下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这一决定性步骤。而随着内外部条件逐步完备,突破的时刻正越来越近。笔者认为,节奏上,我国利率市场宜结合基准利率调整循序推进。具体或可采取三步方法:第一步,利用加息周期内逐步、持续收窄存贷利差。第二步,分品种、期限逐步放宽对存贷款的浮动比例限制,加大存贷款利差弹性。最后,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

方向上,存款利率市场化应是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境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着力于解决外部均衡的政策,使利率变化的可能性减弱,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有助于缓解持续的负利率状态;另一方面,近年来货币、债券及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当前较充裕的社会资金水平为推进存款市场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要最终平稳实现利率市场化,我国至少应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保持并加强对银行货币信贷和表外融资行为的监管。充分监管是市场化利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放松利率管制后,在创利驱动下商业银行往往被动进入或主动参与高利率、高风险业务,支持经济实体中过剩的资金需求,既增加银行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也给整个经济创造过多的货币、使宏观经济波动加剧。

二是引导商业银行加快转型步伐,进一步夯实微观基础。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后可能面临的风险,我国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必须进一步提升,要增强对各类风险的敏感度,真正形成通过资本约束业务规模良性增长的运作机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三是持续鼓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增速稳定与利率市场化是互为促进的,经济结构失衡则可能会对利率市场化提出挑战。去年以来,我国在“转方式”和“调结构”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激活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未来,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等强调“加快方式转变”的内容仍应是宏观政策的主基调。

四是对资本项目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资本项下资金流向。目前,为解决汇率难题、配合人民币国际化要求,央行在上海试点开放资本项目,允许境外人民币回流,并确定其首站投资目标为银行间债市。对于资本项目开放应谨慎实施。在资本项目自由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对资本流向、流量的控制,避免游资扭曲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确保利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进和利率市场化以后经济的健康运行。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