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干部论坛 > 正文
李稻葵:“乌纱帽”和“做学问”
www.folksfolks.com 2011-09-20 15:4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在世人眼里,做学问似乎不该沾染“乌纱帽气”。所以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将挂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消息一出,即在业内引发热议,这是无法割弃的传统士大夫式的政治情怀还是理论付诸实践的新探索呢?

9月16日晚8时,李稻葵在新浪微博发表了自己挂职的想法:大学出去挂职的人不少,这次有点不同,北京市有探索创新的意思,不妨称之为学研挂职,即学校工作不丢,挂职期间不负责具体工作,但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力求研究解决一两个问题,推动相关改革。中关村科技园是创新区,有全局意义,请大家多关心。李稻葵还在其微博中表达了挂职期间的两个力求,并请大家监督:“力求不影响原本的教学科研工作,原来安排的课包括与同事合教的课以及研究课题继续完成,提高效率,减少其他安排;力求少用公共资源如公车及辅助人员,工资补贴当然没有必要。”

“学而优则仕”是一种传统。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寒窗十年多为一朝登第,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做最高理想。虽然做学问的独立性大打折扣,但让“内行人领导外行人”也不啻为一件好事。毕竟,在故纸堆里,我们可以看到身为人臣的孔子、墨子、老子百家争鸣和李白、杜甫、苏轼文思浩荡;于汗青之中也能看到谋生于官场的蔡伦、张衡、祖冲之的科技创新和沈括、张仲景、郦道元的潜心钻研;即便到了近现代,梁思成、竺可桢、钱三强等老前辈亦是做官做学问两不误。如此看来,“鱼与熊掌”并非不可兼得。

李稻葵名声在外,撇开他的名人效应、广告效应和公关效应,他挂职的最大意义在于学者直接进入决策层参政议政。从象牙塔的教授到公务员的位置,是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的行之有效方式,如果李稻葵这样的学者能为挂职单位带去新观念、注入新活力,在按部就班的老机制里掀起一阵头脑风暴,那像这样的“学而优则仕”是值得鼓与呼的。

“一个经济学者在公众空间,要以一种理性的形象出现,要用理性的话语讨论问题,这是一个严肃经济学者的风范。”李稻葵早已给自己做了定义。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学习的李稻葵,于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经济学)学位,先后进入美国安娜堡密西根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中国经济方面的研究。他曾表示,在美国研究中国经济是边缘性的,而在香港研究中国经济却是主流。于是1999年他回到香港科技大学任教。2004年他又选择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在经济管理学院当教授,同时担任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开始在国内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2010年3月,李稻葵出任新一届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201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委会曾为李稻葵写了一段颁奖词:作为学者,他用清晰说模糊,把模棱两可的信息普及给百姓听;作为央行货币委员会的委员,他用学识谏国策,把问题与解决直言给政府听;作为经济学家,他用英语说中文,把被误读的中国正解给世界听。

在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既懂中国经济又熟悉西方表达方式的经济学家,对于中方和西方都显得尤为重要。在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既有韬光养晦的学术精神又有直谏国策的修为魄力的学者型官员,对学术界和政界一样重要。李稻葵或许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出现的合适人选。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