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刘洪:欧洲不能只盯着中国的钱袋子
www.folksfolks.com 2011-09-23 15: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

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对中国的期盼也越来越热切。意大利官方日前称,正跟中方就在意投资事宜展开磋商。英国官员则表示,希望中方更多投资英国基础设施建设。之前西班牙和希腊官员,还曾专赴中国推销国债。

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欧洲落难,中国也难有好处。作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助一臂之力,也未尝不可。但让人不太舒服的是,目前一些欧洲国家的表现,只盯着中国的钱袋子,却忘了互利双赢之道。

比如,在不久前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期间,英国驻华官员表示,英期望吸引更多中国投资,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但英方还强调,英国希望中方提供融资,而不是直接请中国公司来建造基础设施。

英国政府这种“一分为二”的做法,固然有其国内政治斗争的考虑,但对中国投资者来说,却难言公平。因为英国此举的意图很明显:英国欢迎中国融资,欢迎来购买英国国债,但中国甭想从中获得商业机会。

这就有一点保护主义的色彩了。如果中国企业确实竞争力不行,市场自会将其拒之门外,但现在不是市场在发挥作用,而是英国政府直接设限,这就有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之嫌。英国其实是不愿意给予中国企业合理的市场回报。

这种只盯中国钱袋子的做法,其实也不只英国一家。在之前对美投资纷争中,我们就清晰地看到,对于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美国从来都是持欢迎态度。但对于中国在美国的其他投资,比如之前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公司,华为并购3Com公司等等,美国总能以国家安全等诸多借口加以拒绝。

其中的玄机,就是中国购买国债或提供融资,对这些国家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急切盼望投资,中国资金有如雪中送炭。但如果中国投资希望更多回报,哪怕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合理正当的回报,或者拓展按照市场规律早就应对中国企业开放的市场,这些国家都极力避免。

这完全不是互利双赢的做法,归根到底,暴露的是一些西方国家的自私,只希望索取,拒绝给予回报。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的防范心理,总觉得中国是竞争对手,是对手就要处处提防;二是还不适应世界格局的变化,仍抱有西方国家固有的傲慢和偏见,总觉得在对华关系中是施舍的一方。

殊不知,世界格局已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今天的西方已非100年前呼风唤雨的西方,今天的中国也非100年前极贫积弱的中国。以中国和欧洲为例,双方在某些商品上存在竞争的关系,但在当前风雨飘摇的国际经济大背景下,双方更存在合作的空间。要渡过难关,欧洲就必须和其他新兴国家,其中自然包括中国,来加强合作;如果合作只是一方受益,合作岂能持久?

当然,从中国和欧洲合作的大局出发,从世界经济风雨同舟的现实出发,中国可以提供给欧洲一部分融资,这也有助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更何况,万一欧元崩溃,一则势必冲击到中国出口和整体经济;二则美元更独步天下,中国外汇储备风险更加累积。

中国可以出手,但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绝不能抱有“抄底”的赌博心态。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欧债危机是一系列积弊导致的结果,欧洲如不因此大力改革,就不可能彻底摆脱危机,中国的先期投资就有违约的风险。更主要的,中国人拿血汗钱助欧洲,欧洲必须给予中国正当合理的待遇,改正一系列歧视性的政策。一些欧洲人指责中国正当要求是“友善勒索”,完全是混淆了事情的因果。德国可以对援助希腊犹豫再三,凭什么中国要无原则地相助欧洲?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