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关乎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在实践中,我们遵循中央决策部署,下大气力完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改善民生的全局中谋划交通运输的发展,着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与支撑。
加快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服务和推动民生改善。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总体得到有效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7位跃居第2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7.4万公里,居世界第2位;公路货运量从世界第6位跃居第1位。内河通航里程居世界第一,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从世界第37位跃居第2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运输服务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着力点,推进城乡和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遵循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实行差别化发展政策,加快运输大通道、港口码头、机场建设。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要求,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到201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45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班车率分别达到98%、88%,农村地区出行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交通建设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着力缩小东中西部交通运输发展差距。10年来,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总投资1.67万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后前50年投资总和的6.8倍,投资之大、增幅之快前所未有;西部地区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内河航道里程、沿海港口深水泊位实现倍增。
切实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把生命救助作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交通运输安全规律,加强“四区一线”区域、“四客一危”船舶、“四季三节”时段、“四船一链”环节监管;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危桥改造和地质灾害防治,维护公路水路运输安全。加强应急设施装备和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支撑、公路和搜救应急机制支持、专兼职应急队伍协同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大连“7·16”石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洪涝灾害中,交通运输为打通“生命线”、完成运输保障任务发挥了关键作用。
积极解决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港航治安工作,积极推进平安交通创建,加强港口和水运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击水运物流犯罪。切实加强公路“三乱”和超限超载治理,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快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运行,加强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治理,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交通运输信访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加快发展现代交通,助力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在交通运输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要远近结合、统筹兼顾。
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要认真实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主动作为,力争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甩挂运输、海铁联运、现代物流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和法规体系、建立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要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抓好玉树、舟曲、汶川等灾区的交通运输恢复重建和收尾工作,加强水毁公路、桥梁等设施恢复重建,坚持“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破解资金短缺难题。三要切实抓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和旅客运输的服务保障,继续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快农村物流发展,为物资下乡、农产品进城提供便捷物流配送服务,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为稳定物价总水平作贡献。
坚持服务和改善民生,继续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时期,一要统筹发展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低收费、高效率收费公路体系。既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使公共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非收费公路领域,也有利于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公路建设。探索建立收费公路与非收费公路统筹发展机制。二要加大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力度,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西藏等重点区域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在新的十年使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再上新台阶。三要深入推进农村交通运输发展,坚持政府主导、深化改革、统筹兼顾不动摇,重点向西部地区、边远穷困地区和县乡道改造、连通路建设等方面倾斜,力争“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再上新台阶。继续大力发展农村运输,推动建立农村客运公共财政支持保障制度,继续落实城乡道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制度。
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交通运输突出问题。一是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部分地区站点过密、少数路段收费标准偏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清理规范收费公路运营,切实完善收费公路监管体系,严格控制收费公路发展规模与范围,完善收费定价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收费与运营情况,确保合理交费、透明收费,推进建立高效廉洁的收费公路管理体制。二是努力缓解高速公路局部路段和城市交通运输拥堵难题。对交通流量较大的运输通道扩容改建,加快打通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断头路”,提高公路管养和服务水平;建立高速公路联动协调机制,遇有突发事件,相邻路段和相邻地区间共同采取处置措施,及时疏导交通,确保高速公路网络畅通。三是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制定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推动城市公交智能化建设,提升公交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交通文明执法,加快推进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监管,促进严格、规范、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着力维护交通运输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探索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应急协调机制、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加强武警交通部队纳入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后的衔接配合;完善交通应急法规体系和公路、水运行业各项应急预案;建立交通应急保障资金,积极争取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探索建立应急调用补偿机制和油污清除基金。二是做好行业综治维稳和港航治安工作,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深化平安建设,保障水运交通治安安全,加强航运企业船舶防海盗、防偷渡、防破坏、防渗透工作,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和水运物流领域犯罪活动。三是促进出租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引导各地结合实际逐步研究解决出租车运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从信息化建设、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从业资格管理等方面着手,促进出租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着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关。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围绕“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主题主线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和群众,广泛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行业管理和政策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推进交通运输政务公开,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用群众工作统领交通运输信访工作,创新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倾听群众诉求和呼声、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和窗口作用。
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我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作贡献”活动,形成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领导干部带头引领作示范、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生动局面。继续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等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机关党员干部服务大局、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开拓创新、善抓落实的本领和能力。
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和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按照中央关于大部门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继续建立完善保障综合运输体系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后续改革。加快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港口、航道、锚地等公用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体制。深化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邮政普遍服务保障监督机制。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廉政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以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为重点,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清理公路超期收费,巩固公路基本无“三乱”治理成果。深化交通工程项目专项治理,健全工程建设领域规章制度体系,加快推进交通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工程招投标和物资设备采购行为的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