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两难”局面,如何科学抉择?这对福建银监局来说是一场严峻考验。经过深入调研,福建银监局提出解决空白乡镇金融服务方案,把空白乡镇网点设立与城市新增网点市场准入相结合,对有贡献的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和网点布局调整方面实行“绿色通道”,并支持其跨区域兼并重组、出资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或分支机构。此外,还积极鼓励和指导银行业布设自助设备,派驻金融服务小组进行定时定点金融服务等多种措施改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2009年末福建提前一年完成了银监会要求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基础性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的要求,成为最早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的省份之一。
为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福建银监局以实现支农服务均等化作为新目标,持续引导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渠道、新方式。他们推广“金融服务不出村”工程,通过在乡镇、农民聚集区布设ATM机、存取款一体机、自助终端等离行式自助设施,在城乡结合部、行政村、自然村等偏远地点设立小额支付便民点,形成覆盖全省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物理网络,让广大农民“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小额支付、转账、缴费、查询等金融服务。目前,全省已有55家行社开办该业务,共发展签约商户3683家,覆盖61个县(市、区)。同时,截至今年3月末,全省已布设自助设备2071台、自助银行247家。
“福建银监局在推动农村金融的布局设点上是不余遗力的。”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在2008年成立时仅有819个机构(810个网点,9个机构),与兄弟省份相比明显偏少。福建银监局主动向银监会请示,积极争取网点设立指标,共分批筹建94个营业网点,其中75个设在县域及以下地区,乡镇覆盖率达到38.51%,比成立之初提升5.54个百分点,同时还解决了漳州漳浦六鳌、三明清流温郊、泉州安溪白赖和永春外山4个偏远乡镇金融机构“空白”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商业银行正在加快农村网点布局,2010年新开业7家商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网点及55个县域以下邮储网点,10家商业银行县域以下网点正在筹建中。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步伐加快,上杭、莆田、福州、泉州、漳州、三明、石狮、南平等8家农商行获准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陆续组建,建瓯石狮、永安汇丰、福鼎恒兴、漳平民泰、安溪民生村镇银行顺利开业,漳浦民生村镇银行进入筹建前期准备阶段。福建新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初步搭建,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涉农银行业分支机构的增多为支农服务注入活力,福建农村金融机构格局正在悄然生变。
注重可持续发展
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关键在于形成农村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关键在落实。”黄邦锋表示,为保证金融服务“三农”不走样,他们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力度,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门制度和专门资源来专心致志地服务“三农”。据悉,该局成立了农村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研究、部署全省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工作。
4月15日,福建银监局出台关于福建银行业支持“三农”工作指导意见,打出了一套金融组合拳,从完善服务体系、突出服务重点、改进信管机制、拓展服务方式、优化支农环境、加大监管引导等六大方面引导福建银行业抓细抓实农村金融工作。
“近三年来,福建银监局每年都出台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指导意见。”福建农发行办公室主任郑辉表示,每年的指导意见都确定该年度农村金融工作的重点,这对银行业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和导向功能。
《指导意见》提出各银行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农村金融工作,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确保涉农信贷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高于上年水平;确保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同时适度提高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这些监管硬指标有力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但农村金融仅从社会责任出发是不够的,还要让银行“愿贷、敢贷”。一位基层涉农银行人士向记者坦言,金融服务“三农”不能“唯利是图”,但也要“有利可图”,毕竟银行也是企业。因此,黄邦锋看来,对于农村金融,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联之以“利”。他认为,对涉农金融机构监管政策应该区别对待,银监局要在切实加强监管的同时,积极协调和推动农村金融的货币、财税、工商登记等配套政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福建银监局积极推动落实对涉农贷款的贴息制度、减免营业税、放宽呆账核销条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财税政策,探索建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为农村金融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提高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积极性,增加金融资源向农村投放的吸引力。
对于福建农村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黄邦锋表示,福建农村资本历来活跃,金融需求旺盛,福建的农村金融市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真正破解农村金融困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和探索,给农村金融市场创造一个好的监管环境、政策环境、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