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观察 > 正文
李若愚:长期低利率有多重危害亟须改变
money.fjnet.cn 2011-09-05 09:3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

近几年我国一直保持低利率水平,低廉的资金成本助长了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泡沫,对经济金融的平稳运行构成威胁。

⊙李若愚

长期低利率助长粗放式增长,造成经济金融扭曲

1、长期低利率政策使社会资金价格维持低水平。

其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允许单向浮动,但现实却是“浮而不动”。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按照先易后难,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利率和再贷款、外币存贷款利率等已基本放开,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仍被管制。

2004年10月,央行公告宣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在政策上单方向放开浮动,人民币存款利率允许下浮、且不设底,但不允许上浮,贷款利率允许上浮、且不封顶,下浮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情况很少见,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也有限。

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浮而不动”一是由于净利息收入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近年来随着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净利息收入的低位有所下降,但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息收入仍占其税后利润的66%。而且银行放贷受“存贷比不得低于75%”的监管限制,这就决定了银行为盈利而积极吸储,不会主动下浮存款利率。另一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和客户群体过于集中,各家银行对符合资质的信贷客户争夺激烈,贷款利率也难以上浮。

其二、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社会资金价格一直保持低水平。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市场化融资带来市场化的定价,资金成本市场化程度在提高。不过,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为55.6%,仍占据主导。由于银行信贷仍是社会融资的主要来源,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决定了大部分社会资金的价格水平。

2003年以来我国出现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与此相伴的是我国长期低利率政策。1996-2002年央行曾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最终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2003年以来,虽然先后经历了两轮加息周期,但名义利率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而且由于这八年多来前后遭遇三轮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期间加息滞后于物价上涨,导致每轮通胀中均出现持续一年以上的“负利率”。2003-2010年,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的月度算数平均值为-0.5%;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为2.5%。

2、长期低利率政策“四大危害”日益显现。

长期的低利率水平固然对刺激消费与投资,提高出口竞争力等有重要作用,但也造成经济和金融运行的种种扭曲,负效应日益明显。

一是造成投资无序,使经济增长处于粗放、低效状态。过低的融资成本不仅刺激投资增长,还使那些投资成本过高或收益率过低的项目也可立项并获得投资,也使贷款方没有压力去降低成本和风险,从而导致投资高增长的同时投资效率下降。而且在宽松的资金环境下,产业部门和企业难以实现优胜劣汰,从而阻碍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低利率为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提供了融资条件,也促成了经济增长的低效、粗放状态。

责任编辑:林晨昱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