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从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来看,尽管中采联与汇丰发布的PMI数据都显示,经过4个月的持续回落之后,8月PMI出现小幅反弹,经济发展态势出现回稳的良好局面;但是,PMI中的购进价格指数却持续走高,8月为57.2%,较7月回升0.9个百分点。尤其是原材料与能源类购进价格明显上升,表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仍未改变,未来通胀压力仍然严峻。
当然,未来有利于通胀压力缓解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累积效应使货币供应量逐步回落,从而使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在减弱;而美国和欧洲复苏乏力,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利比亚局势趋于稳定对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的上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未来的通胀压力。
反通胀仍将是政策首选
21世纪以来短短10多年的时间我国已经发生了3次程度不同的通胀。开始于2010年初的这一轮通胀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20个月,与前几次通胀相比较,本轮通胀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物价上涨具有普遍性。本轮通胀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CPI统计中的8大类商品基本上呈现出普涨的特点,而前两次通胀主要是食品价格的上涨,非食品价格基本上保持相对稳定。其次,本轮通胀中食品价格涨幅具有持久性并远远超过其他类商品。以7月份为例,食品价格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12个百分点。再次,当前广义的通胀率更为严重。本轮通胀是在城市楼房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之后发生的,与一般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相比较,资产价格在最近3年多的时间涨幅更是惊人。2008年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的房价高速上涨,短短几年的时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几乎上涨了1倍;而玉石、文物、古董、名酒、名画等可以收藏的商品价格也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从投资品到消费品的物价普涨表明,当前货币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为明显。
温总理近期在《求是》杂志上撰文表示,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并明确表示要尽可能使物价涨幅在下半年降得多一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并为明年稳定物价打下好的基础。
尽管当前的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控制16%的调控目标范围以内,而且7月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比上个月减少7883亿元,同比仅增长14.7%,但是央行在控制流动性方面丝毫没有松懈。并在货币政策分析报告发布不久果断地继续收缩货币信贷,从9月5日起将商业银行的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体系累计需上缴的存款准备金达到9500亿元左右,相当于未来6个月内上调两至三次存款准备金率。
总之,长期居高不下的物价和房价仍然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关注的重点。目前中央政府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决心很大,而这一切都需要反通胀的政策体现出来。
(作者系齐鲁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 2011-09-07创新路上弄潮儿诺安全面打响抗通胀保卫战
- 2011-09-07一位港漂人的通胀之困
- 2011-09-07通胀料高位回落 政策尚难言放松
- 2011-09-07投资减速 通胀下行在望
- 2011-09-07抗通胀视野要扩展到资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