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15年上市路
贵阳银行的前身是贵阳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7年4月18日,是贵州省第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2007年年报显示,其控股股东为贵阳市国资委,占22.3%的股份。经中国银监会批准,2011年1月10日,贵阳商行正式更名为贵阳银行。
早在2007年,贵阳市商业银行就启动了上市准备工作,当地政府成立了以原常务副市长申振东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推动此事。贵阳银行董事长以及副行长陈宗权均是小组成员。直到2010年12月15日,贵阳商行召开201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更名及公开发行上市相关议案,完全走完IPO的内部程序,才正式开启上市之路。
而这一时间,恰好是贵州省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后不到半年,也正好验证了“政府试图任内填补省内无金融业上市的空白。”
众所周知,贵州的上市企业屈指可数,截止到现在,也仅有21家上市公司。数得出的也不过是贵州茅台[222.18 -2.42% 股吧 研报]、老干妈等知名企业。
彼时,贵阳银行宣称,所有监管指标都达到了二级行标准,有的工作还得到了中国银监会和证监会充分肯定,已经具备公开发行上市的有利条件。2011年5月,有消息人士透露,贵阳银行将在当年第三季度递交IPO材料。而这一消息,在理财周报此次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证实。
2010年12月中旬,贵阳银行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上市方案的议案》、《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上市有关的一切具体事宜的议案》、《关于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这标志着贵阳银行IPO的内部程序已经完全走完。
为进一步扫清上市障碍,2010年和2011年,贵阳银行对不良资产进行大力清收。2009年该行的不良贷款率近10%,贵阳银行内部人士称,进入2010年,几乎每月都要召开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会,一户一策,实地催收。
数据显示,2010年,贵阳银行全年累计清收不良贷款7.20亿元,其中清收存量不良贷款5.3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从年初的9.7亿元下降到3.5亿元,不良率从年初的3.81%下降到1.13%。
2012年3月底,贵阳银行资产负债786.68亿元,不良贷款3.32亿元,不良率0.82%。值得提出的是,该行贴现及买断式转贴现达28.8亿,占全省金融行业的1/4。
从10%到3.8%再到0.82%,贵阳银行的不良率2年内下降9个百分点,业内几乎闻所未闻。
对此,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高层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了疑问,“政府一出面,资产管理公司一打包,不良率就下降了,数据表是好看了,但是不良资产就不存在了吗?”
一边清理不良资产,一边默默等待。就在它等待的过程中,一项将遵义商行、六盘水商行、安顺商行等贵州省内所有城商行合并更名为贵州银行、立足五年内上市的决议最终在2012年4月盖棺定论。
“原本也是想把贵阳银行并进来的,意见尚未形成一致,贵阳银行被证监会接受IPO审批的结果下来了,我们只能放弃贵阳银行。”贵州省政府相关人士透露。
面对记者“倘若贵阳银行单独赴市失败,是否会遵原计划行事”的提问,该人士笑而不语,最终应了一句,“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