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经常被各种政策拍晕郭树清:中国资本市场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一流 近年来,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逆周期调控政策运用的较为充分。对于股市整体来说,宏观政策本身的变化,政策执行环节中力度和节奏的变化,往往会产生非常剧烈的影响。
历史上,大家非常爱用“政策市”这个说法来形容中国股市,这似乎是一个用滥了的词,但我们发现,在08年四季度前后,这个词的实质意义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前政策市主要指的是,印花税、扩容、新股停发与否等股市层面的措施及影响,而最近几年,货币政策实际实施的力度(参考市场实际利率水平)等宏观政策,事后看和股市的走势几乎完全同步,这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当然,这里面如何预判、分析政策执行的力度和节奏,对于普通投资者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回顾08年,危机苗头已现,但货币紧缩步伐仍然持续,最终导致经济加速衰退,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股市的风险;09年之后保持了较长时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利率水平(银行贷款加权)从8%多回落到4%多,再涨回6%多,股市的起落几乎完全一致;而去年,在“控制通胀为首要任务”的目标下,实际利率水平超过了紧缩年代,出现了罕见的股债双杀。以控制名义通胀为目标的紧缩政策,基本出发点是民生问题,尽管监管层经常会说“不针对股市”,但股市遭受池鱼之殃同样是家常便饭。
当然,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哪怕是“世界一流”的股市,投资者都要考虑政策因素对于市场的影响。但中国宏观、产业政策的多变程度,这种多变给市场参与者带来的预期难度,这种多变导致股市大幅波动的程度,都是世所罕见的。
一个正常的股市,需要一个相对稳定且能给参与者预期的政策环境,重大变化往往会经过较长时间铺垫,给市场充分预期的空间,避免可能影响市场估值体系根本的指标频繁大幅波动动,如实际利率水平等。而一些可能影响到不同市场参与者利益分配的政策,比如汽车限购这一类的产业政策,也会更多地权衡利弊,而不是更加重视效率,避免直接损害包括股民在内的少数群体利益。
在当前的坏境下,即使证监会能够接受媒体、专家、网友的各种建议,将中国股市本身的制度建设完善到了世界一流的地步,单靠证监会也无法打造出一个世界一流股市。
我们认为,郭树清主席说的“建立世界一流股市”,或许也包含了一个美好愿景:除了证监会层面的制度完善之外,其他的政策决策部门,以一种更加平和、尊重市场的方式实施调控,而不是频繁进行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干预,“闲不住的手”稍微收起来一些。那么不仅中国股市有望正常化,向“世界一流”迈进,中国经济也有可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