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篇
三奥股份缺失系统集成资质 高新资质涉嫌造假
在业内人士的眼中,三奥股份就是一个毫无技术可言,通过垫资虚增收入的企业。然而,这样一家企业却在2011年10月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值得注意的是,三奥股份没有行业内生存的最基本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而研发费用数据也表明,三奥股份根本不符合高新资质的要求。
竟没有“系统集成资质”
三奥股份自称是“数字媒体技术综合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那么,这个“提供商”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
在招股书第57页,三奥股份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是“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数字媒体采集……再到网络架构、系统平台搭建、调试、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及服务。”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上述内容中的“网络架构、系统平台搭建、调试”等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词,即“系统集成”。在“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及应用服务行业”,系统集成资质是最基本的行业资质之一。在2003年,工信部推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修定版)》,将系统集成资质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为最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如佳创视讯、捷成股份、中科大洋、成都索贝、新奥特等三奥股份的竞争对手和供应商几乎都有系统集成资质。
然而,在三奥股份的招股书中,却并没有该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江苏省南邮三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系统集成任何资质的说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工信部网站上进行了查询,三奥股份和南邮三奥不拥有任何系统集成资质。
投行人士指出,在项目招标时,往往都会对投标企业的资质有严格要求,如果三奥股份连最基本的系统集成资质都没有,很难想象它如何中标项目。
核心技术高占比涉嫌造假
虽然没有系统集成资质,但这并不妨碍三奥股份在2011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然而,招股书数据表明,三奥股份突击获取高新资质的情况十分明显。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的条件之一便是“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为了达到这一指标,招股书显示,三奥股份在2011年4月~8月获得了三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各一项。
这其中,发明专利“一种对视频素材进行帧精确剪辑的系统和方法”取得时间相当晚,有效期起始时间为2011年8月3日。
“专利和知识产权都是很虚的东西,关键是能不能创造收入和价值。”一位注册资产评估师如是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三奥股份并没有对该专利用于哪个项目予以说明,但却在招股书140页声称,2009年~2011年,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依次高达79.38%、81.52%、95.31%。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三奥股份存在大量签订三方协议,在“什么都不用做”的情况下垫资虚增收入的情况。显然,三奥股份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根本不可能有公司宣称的那么高。三奥股份招股书存在严重的虚假陈述。
研发费用存在两套数据
除了核心技术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必备的条件之一外,研发费用占比也在高新企业认定中十分重要。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须符合如下要求: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由于2009年~2011年三奥股份的收入均在5000万元~20000万元之间,按照要求,2011年获得高新技术认定的三奥股份,其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占比应该均高于4%。
然而三奥股份招股书142页显示,2009年~2011年,三奥股份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依次为2.03%、5.31%、4.15%。(需要强调的是,获得高新企业认定的是三奥股份母公司,那么,其研发占比中的 “收入”,就应该是母公司报表中的营业收入。不过,三奥股份2009年、2010年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营业收入相同,2011年母公司报表营业收入19549.1万元与合并报表营业收入19899.63十分接近,故可以忽略不计。)
显然,至少在2009年,三奥股份的研发占比是不达标的。
值得注意的是,三奥股份不仅有2009年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公司研发费用存在两组数据。
在招股书142页~143页,三奥股份公布的研发费用明细构成显示,2009年~201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38.19万元、748.69万元、825万元。
然而,在招股书286页,三奥股份在公布管理费用主要项目时,其2009年~2011年研发费用依次为117.52万元、369.01万元、660.7万元。
很明显,上述两个地方反映的研发数据存在出入。若按照管理费用中披露的数据计算,三奥股份近三年研发费用占比依次为1.73%、2.62%、3.32%——无一能够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