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秀赚足了网络流量
通过这场全民关注的价格战,电商们都不敢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消费者更像被动地参与了一场“骗局”。
吸引微博关注人数超过6000万的这场电商行业价格战,在微博营销的无限量放大后,最初曾让身在国外的游客恨不得马上回国参与家电抢购。
虽然存在炒作嫌疑,但这场降价秀让电商们赚足了流量。网易的数据显示,京东和苏宁易购的流量明显上涨。京东稳坐流量第一位,苏宁易购的流量涨幅达到惊人的706%;国美的涨幅同样不小,达到了463%。
就在双方口水战正酣时,他们自己宣传的销售额已经双双破表。仅8月15日半天时间,京东大家电的销售额就突破2亿元,全天大家电销售额突破3.5亿元。而截至15日下午6时,苏宁易购网站访客数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0倍,整体销售规模同比增长了10倍。
行业观察家龚文祥认为,电商行业普遍存在销售注水的情况,苏宁易购也不例外。“按照行规,电商公布的销售额需要打五折。”他透露,目前电商公布的销售额实际是下单额,而从下单到成交会有50%流失。
“低成本营销”成大忽悠
在电商新秀京东与老牌渠道苏宁、国美“口水战”休声时,身处其中的消费者却越发感觉到自己被戏弄。
当当网CEO李国庆说:“所有不真降价的价格战都是耍流氓,所有不说真心话的价格战都是大冒险,所有先涨后降的价格战都是大忽悠。不幸的是,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场‘闹剧’。”一位公关公司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这种“炒作式”宣传确实非常有效,业内已经把此奉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广告传播案例了。
经济不景气,电商们省掉了巨额的广告投入,通过微博玩起低成本营销。一批批期盼买到便宜家电的消费者失望而归。就像网上的评论:比或不比,涨涨跌跌就在那里,抢或不抢,缺货早就在那里。业内人士直指京东约战苏宁、国美的目的,就是一个营销骗局,借机清理库存。
从表面上看,电商价格战的结果是让商品的价格下降了,对消费者而言,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价格下降,当然是好事,消费者似乎是直接受益者。但是,如果电商之间的价格战超出了法律的允许范围,消费者就有可能从受益者变成受害者。
对此,中国网络法律网首席法律顾问赵占领指出,先提价后降价的做法是一种虚假优惠折价,属于价格欺诈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