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故事:“白酒之王”78分析师紧跟,有人预言300
冠、亚、季军分析师将是:招商证券朱卫华、申银万国童驯和中信证券黄巍。
“茅台”二字,不知何时起变得如此微妙。买醉的资金猛然苏醒,潜心研究的券商分析师开始在茅台的估价上产生了大的分歧。
他们能告诉你,1斤茅台酒的生产成本是5 斤粮食,1瓶茅台酒的消费税是63元,茅台有100多栋储酒库房有上万吨老酒。但是他们却无法说清,目前茅台正在经历多么深刻的变化和转折,迟迟不来的300元预言究竟何时才能实现。
主流分析师的杀手锏
但斌的假设“如果连茅台都没有投资价值,中国谁有呢”背后是,茅台有显山露水的研究价值。
过去的22个月里,来自56家券商的78名分析师扎堆于茅台,累计出炉435份研报。其中不乏勤奋者密集出没于茅台镇,带队调研,参加股东大会,一人包揽20余份报告;亦有浑水摸鱼之人。
如果将这些深度报告,重大事项点评,个股评级,行业报告的预测水平纳入评价体系,冠、亚、季军分析师将是:招商证券朱卫华、申银万国童驯和中信证券黄巍。他们是2011年新财富分析师得主,白酒行业的意见领袖。
朱卫华、童驯二人在白酒圈子里几乎是无人不知。业内的评价是,朱卫华长于研究茅台,而童驯则因最早发掘洋河而奠定了自己在白酒行业的地位。
朱卫华的研究,最出彩的地方当数在2008年建立的一个茅台预收账款模型。彼时他就对茅台的预收账款蓄水池现象做了专业的量化,并坚信“这仍然是茅台的时代”。在一年零十个月的跟踪中,朱卫华发了16份研报,“强烈推荐”的声音岿然不动。
童驯则是跟进茅台最勤快的分析师,24份研报,清一色建议“买入”。他的精髓在于,总能从茅台的财务报告、重要会议、人事变动、政策变化之中捕捉到“有别于大众的认识”。2011年茅台的实际营收、净利润为184.02亿元、87.63亿元,童驯的预测已精准到营收178.63亿元、盈利84.26亿元。
中信证券的黄巍也是声名在外。他有一套独创的发掘白酒股的方法,叫“白酒行情两点研判法”。“2.0办法”是指每年下半年当批发价上扬时关注白酒行业,当每年提价时白酒的旺季上涨行情就基本结束。在过去的22个月里,他曾18次撰写研报建议买入茅台。
除此之外,“醉饮”茅台的分析师还有国泰君安胡春霞、平安证券文献、银河证券董俊峰等,分别出具研报19份、19份、11份,给出“增持”、“推荐”以及“强推”评级。
三“派”鼎立:300元估价分歧
2012年,茅台出现的状况史无前例,如提价迟到8个月,如只涨不降的茅台酒神话破灭,如资本市场开始怀疑,茅台能否冲破300元大关。在这个难题上,“醉饮”茅台的78名分析师,悄然分化成了旗帜鲜明的三大派系。
一为“激进派”,包括给出300元(含)以上目标价的17名分析师,约占两成。2012年3月,茅台传出了重大利好,集团将十二五期末的销售目标从500亿元上调至800亿元,分析师纷纷调整预期。
4月,招商证券朱卫华首次将目标价调到了300元之上(342元)。中信证券黄巍,2011年给出的估价已飞上了300元,今年5月、7月又继续加码至340元、350元。8月,海通证券(600837)分析师赵勇、安信证券分析师李铁分别给出了328元、363元的高价。而茅台9月24日才报收231.83元。“激进派”的预测,比当前价看远了将近百元。
“稳健派”的预测更折中一些。有1/3约25位分析师,以申银万国童驯、国泰君安胡春霞为首,将目标价压在300元分水岭以下。今年4月、5月,童驯接连将估价上调至286元、299元,并维持299元的判断,不触碰300元界线。9月,胡春霞将最新估价定在270元。
此外,华泰证券(601688)张芸的定价在270-275元,东兴证券刘家伟给出的估价为260元,财通证券分析师余春生283.9元,群益证券分析师刘荟280元,等等。
也有36个“中立派”分析师选择缄默。中金分析师乔洋在过去的一年里发布了1份个股评级和4份季报研报,尽管悉数给出“评级”,但没有给出目标价。世纪证券分析师梁希民、国海证券(000750)分析师刘金沪各自发了3份个股研报,建议“买入”之余,对估价也保持沉默。
对茅台说不:4“中性”评级惊现
茅台2001年8月27日上市,上市首日股价35.55元,市值88.88亿元。
11年过去,你无法想象,它的股价涨到了232.36元,上涨6.5倍;市值膨胀到2412.3亿元,涨了27倍。
对茅台说“不”,是重大的艰难。
记者发现,435份研报中,除买入评级203份,强推80份,推荐86份,增持58份,跑赢大市3份,持有1份之外,还有4份给出了“中性”评级。
中性评级的字面解读是,“6个月内相对市场表现在-5%-+5%之间波动”,看似中庸,但是在只能看多做多的市场中,这已经是鲜明的态度。
“出一个中性报告,这在研究所是大事,会遭到很大的阻力。”深圳某券商老总告诉记者,“它暗含的意思,其实就是卖出。”
这4份研报都属于行业研究类型的报告,其中有3份出自于爱建证券分析师吴正武之手,1份来自于财通证券分析师余春生。
爱建证券分析师吴正武在2011年1月12日、2011年12月27日、2012年2月9日的行业研报里连续对茅台作出“中性”评级。
其中,在2011年12月27日的研报中,吴正武指出,“高档白酒价格大幅度上涨以后,已经进入暴利行业,2012年价格继续上涨面临压力加大。”
他当时已经预料到了,“2012 年,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高档白酒产品出厂价格预计仍将上调,但是上调面临的民意、政策等压力预计加大,上调的幅度预计降低。”
财通证券分析师余春生则在2011年4月18日发布的行业研报中,对茅台给出了中性评级。
202分析师11607份报告高密度覆盖159家生物医药,15个最强团队浮出
中投证券余方升对公司盈利能力的预测不仅偏差均值小,而且其覆盖的几家公司包括红日药业(300026)、片仔癀(600436)等偏差幅度都不超过10%
理财周报中国分析师实验室研究员 张静/文
5大行业,30家核心公司,对于哪些卖方掌握着A股市场最核心的价值,我们有着本能的好奇。
而对公司的把握,首先需要对行业的逻辑有基本的构架。
以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来划分,在医药生物的184家公司中,有159家公司被卖方分析师覆盖研究,其中包括一家ST类公司,*ST鑫富(002019)。
202个分析师覆盖159家 近86%生物医药公司
从卖方分析师整体覆盖的情况来说,那些不被任何一个分析师研究覆盖的公司要么业绩太烂,如众多的ST类公司;要么业务杂乱,让人理不清,看不明。
然而对于A股惯于炒作垃圾股的特性来说,未被覆盖的公司又往往是基金进入较少,适合游资炒作的公司。
从2011年到2012年9月,几乎两年间,有22家有医药业务的公司并未被任何一家券商,任何一个分析师研究过,其中却不乏市场人气股。
如江苏吴中(600200)(600200.SH)、西藏药业(600211)(600211.SH)、永生投资(600613)(600613.SH)、交大昂立(600530)(600530.SH)等。
医药生物行业2011年以来,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并不佳。
但分析师对公司研究的积极性却并未降低,医药行业在防御性的行业中,仍然被长期看好。
根据理财周报的统计,自2011年到2012年9月20日,分析师出具的医药生物行业的报告有11607次(需要注意的是,该统计数据以分析师对公司的每一次预测为核算基准,如行业类报告涉及N家公司的,则算成N次)。
这11607次报告有着怎样的生态分布和食物链条呢?我们先来俯瞰一下。
前文介绍了,整个184家生物医药公司中有159家A股公司被覆盖,覆盖率约86%。
而这86%的覆盖率来自于74家证券公司和1家投顾公司。我们重点研究对象为这74家证券类公司及旗下的202个分析师。
汇总业内分析师的主流观点,基本可以将看医药行业的个股大逻辑归纳如下:1.研发实力强大,新药储备足的恒瑞医药(600276);2.有独门秘方的产品,如云南白药(000538);3.产业更新如康美药业(600518);4.以及有事件触发点的公司。
80份2011和2012年度报告、年中报告重大竞赛
在我们的研究时间段内,有627份行业类报告,其中重大策略性行业报告如年度策略报告、年中策略报告约有80份,主要包括2011年年中和2012年年度报告以及2012年中期策略报告。
自2011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进入了阶段性的低迷状态,以深圳交易所编制的医药指数(300139)(该指数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按行业进行划分的医药类公司)来看,2010年医药行业指数在2011年11月30日达到最高点位1647.18点之后便进入了绵长的下跌空间。
其中阶段性的反弹分别来自:2011年一季度、2011年6月底至7月底,2011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2012年一季度以及2012年三季度。
虽然深交所的医药指数只覆盖了深交所上市的医药公司,但鉴于医药行业内细分行业公司走势的趋同,我们仍采用该医药指数作为行业走向的一个判断。
而且今年2月17日,中证公司成立了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以申万医药生物公司作为样本编制,能够更准确把握医药生物行业的走势,从成立以来的走势来看,与深交所医药指数走势趋同。
温故而知新,每年年底都是各大券商发布年度策略的时间点,然而市场先生的难以捉摸往往让年度策略、年中策略成为鸡肋。
我们先来回顾几份在2011年具有重大影响的报告,由于2011年的年度策略报告一般在2010年底发布,所以这里我们重点考察2011年年中策略。来看看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
民族证券医药行业策略分析报告明确喊出“已到战略建仓时”的报告。
这份发布于2011年6月20日的半年度报告指出“目前整体估值水平25-26倍,处于历史底部,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
然而比这更激进的报告来自于光大证券的姚杰,他表示“目前调升行业评级至“买入”、未来6个月有相对收益,10%-20%绝对收益。
6-8月份主要关注个股中报业绩,4季度或出现整体行情。”这份2011年6月16日发出的半年度投资策显然比实际的情况好看多了。
现实是在随后2011年下半年医药行业的表现来看,下半年表现好于上半年,有阶段性的超跌反弹,但仍然处于下跌之中,而所谓的“历史底部”也一再被击穿。
而四季度也没有所谓的整体行情,反而停止了反弹掉头继续往下走。当然民族证券和光大证券的估值牌并不是其一家所打,翻阅几乎所有的2011年中期策略,都将估值的优势凸显作为了下半年可能上涨的理由,安信证券赵志成也表示“高估值及偏负面行业政策是医药股上半年跑输大盘的主要原因”,虽然经过了上半年的超大盘下跌,分析师们对于下半年的超跌反弹依然表现得过于乐观。
而分析师们多数提到的风险如“药品招投标、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及发改委层面的药品价格调整”等均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