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保险公司命运多舛
除了民营资本进驻的身份外,复星保德信也让中国保险业又多了一家合资寿险公司。合资双方对于公司发展的设想固然很美好,现实会不会很“骨感”呢?起码从过往经验来看,合资公司在中国保险业这些年的“惨淡”,无疑给这家还处在“开门热”的合资公司“泼了点冷水”。
根据保监会数据,截至今年10月,中国外资及合资财险公司共有21家,外资及合资寿险公司共有26家,从机构数量来说,分别占各自总机构数的34%及38%,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今年前10个月的保费收入来看,它们的市场份额分别只占1.22%及4.37%。
如果从盈利角度来看,处在转型阵痛时期的中国寿险业更是让合资寿险业的业绩“溃不成军”。数据显示,2010年,25家合资寿险公司中,仅有7家盈利,而亏损公司占比达七成,合计亏损金额17.2亿元;2011年25家外资及合资寿险公司中,仅中宏、招商信诺等8家盈利,亏损的公司占比近七成。“依照惯例,寿险公司盈利周期普遍为7~8年,而外资保险巨头在中国内地的投资远远超过这一期限。”业内人士表示。
根据普华永道调查报告,除内地严格的监管环境外,外资保险公司正面临内地保险公司、银行的竞争,以及人才短缺等方面的巨大挑战。而更重要的是,合资公司通常的“50∶50”股权结构使得中外双方在产生意见分歧时谁也无法投出“决定性一票”。
由于陷入长期亏损,有合资公司的股东们甚至选择了撤离。海尔集团与美国纽约人寿2002年合资成立海尔纽约人寿,双方持股各占五成。但由于海尔纽约人寿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发展模式,连年亏损,2010年底,纽约人寿完全退出。之后,海尔又将其持有的51%股份转让给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二次“改嫁”的海尔纽约人寿成为了现今的北大方正人寿。
不仅是海尔纽约,光大永明、恒康天安[5.12 6.67%]、太平洋[4.81 -1.03% 股吧 研报]安泰等一批合资公司更是由合资转为中资公司,美国恒康人寿、荷兰国际集团、英国标准人寿等外资股东相继撤资或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