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的纠结
2011年11月28日,深交所发布《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意见稿)》,掀开退市制度改革大幕。
意见稿新增两个退市条件,不支持停市公司通过借壳恢复上市,力求避免公司停市后通过各种调节财务指标的方式规避退市。
2012年4月2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发布,5月1日起施行,创业板退市制度正式实施。
4月23日,ST板块出现跌停潮。
徐海洋表示,ST板块难称得上有投资价值,投机氛围很浓,退市制度改革中,一有风吹草动市场就会波动。
而主板退市制度的出台更是典型。
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与《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新规增加退市指标,完善退市程序,严格停市公司恢复上市的要求,并建立终止上市公司重新上市的制度。
高潮发生在7月27日。彼时,上交所的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称,“风险警示股票价格的涨幅限制为1%,跌幅限制为5%。”
“不对称涨跌幅设置”一出,大批ST股连续3日跌停。中山证券甚至以《交易所绞杀ST板块 黎明前守望阳光》发表策略报告,建议“抛弃幻想,远离ST”。
8月6日晚间,迫于压力的上交所称,将论证风险警示板实施不对称的涨跌幅制度。次日,ST皇台(000995.SZ)等ST股应声涨停。
其中,闽灿坤B(200512.SZ)退市风险也引发B股跌停潮风波逐步边缘化的B股市场雪上加霜,一跌再跌。同花顺数据显示,7月25日至31日的5个交易日,B股跌幅分别为5.82%、1.63%、0.53%、7.52%、2.47%。
疯狂仍在继续。11月30日,沪深交易所公布退市制度相关配套措施,12月3日,共有18只ST股跌停。
“退市制度只能一步步试,有时免不了步子大了,或者走错,就收一收。但不试不行,退市制度严格化是大势所趋。”一位深圳上市公司高管称。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