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监管层频频出招加码对信托业的管理。继去年1月中旬叫停票据类信托之后,又通过窗口指导的方式叫停了同业存款类业务。此后,监管层又展开对房地产信托和政信合作的“窗口指导”,并在去年10月叫停资金池信托业务。曾经风光无限的信托业正遭遇瓶颈。
更为悲观的是,信托行业内部人员流动性日趋严重,随着业内人士对行业前景乐观态度大减,以及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类信托”业务的逐步开展,信托经理在2013年跳槽去基金和券商的不在少数。
券商、基金以及信托三家再次形成了多年前的那种格局。彼时,基金公司业绩持续下滑,基金经理的年终奖随之大打折扣,信托业的赚钱效应吸引了不少基金经理转而投奔信托公司。而现在,随着信托传统业务不断受限,信托公司业务发展的瓶颈也日益凸显,而券商基金单一大资管实力日益强劲,俨然倒逼信托的资金回流。
据了解,基金、券商的资管创新业务,很多是对信托业务模式的复制。由于基金公司和券商长期以来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对于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并不擅长。去年年底获批的基金子公司将在2013年全面开展业务,类信托业务将成为业务重点,而券商资管业务也存在扩张需要。故而,有业内人士昨日指出,券商以及基金在如今信托业疲弱之时,恐怕有野心取而代之。
举例说来,10月底,管理层对券商资管进行调研摸底后发现,券商资管规模已超过9735亿元,其中集合理财资管规模约为1635亿元、定向资管超过8000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超过100亿元。而去年年底,券商资管的规模还只有2818.68亿元。
某券商资管总经理毫不掩饰,他们就是在抢信托业务。此外,多家基金公司将外地分公司的主要人员都派驻到了一些信托业务及集中地并常驻下来,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同银行、私募联系,发展通道业务。除了政策给力,“比信托收费低”成了券商、基金的优势。
东海证券研究所所长鲍庆昨日表示,随着信托业务开始进入受限的时期,券商的资管牌照和基金的资管牌照开始进入放宽时期,券商与基金的“大资管”时代即将拉开大幕,发展潜力巨大。(记者 夏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