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证券> 股市动态 > 正文
券商“乌龙”研报大盘点:谁在忽悠?
money.fjnet.cn 2013-03-15 09:0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

个股研报:预测不息“跑偏”不止

相比宏观层面的分析师,专注于个股的研究员与投资者更为贴近,不少个人投资者通过券商的个股研报拟定投资策略。因此,券商推荐买入的个股,或是“金股”,备受散户关注。但是,回顾2012年的券商研报,多数离谱得让人触目惊心,研报的数据与实际业绩南辕北辙成为常态。有媒体甚至称,研报的成功率还比不上掷骰子和大猩猩扔飞镖。

据《第一财经(微博)日报》报道,上市公司公告显示,ST超日2012年亏损13.69亿元。如此惨淡的业绩,与此前一些券商研报的内容相距甚远。据悉,在东莞证券、宏源证券和东北证券2012年10月公布的研报中,分别预测ST超日2012年的净利润为4552万元、4366万元和6400万元。这些业绩预测与该公司2012年的实际业绩相差近14亿元。

比起以上券商对ST超日业绩的错误评估,中山证券对智光电气的研报更是令整个分析师行业蒙羞。据报道,智光电气在去年10月发布的2012年三季报中就曾预计,全年净利润将亏损4000万元至5000万元。然而离谱的是,就在该公司预告全年业绩将亏损的数月之后,中山证券发布的研报仍预计,智光电气2012年全年将实现净利润2176万元。对于上市公司已经做出的业绩预亏“视而不见”,这一研报毫无底线地“忽悠“投资者,简直是一个行业笑话。

当然,券商研报也不全是将实际业绩亏损的上市公司判断为盈利,柳钢股份就是一个相反的案例。据公开数据显示,该公司2012年净利润为1.21亿元。但华泰证券在去年11月发布的研报里却预计该公司全年净利润为亏损2070万元。研报预测亏损与上市公司实际盈利的情况正好相反,金额差距达到1.4亿元。

诸如上述的“乌龙”研报还有许多。这些报告除了不靠谱外,还屡现抄袭的丑闻。甚至有个别券商因“黑嘴”被股民起诉。据《投资快报》报道,回看2012年券商重磅推荐的“金股”,近八成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逾六成个股跑输上证指数。其中,被平安证券指名的多只“金股”领跌大市,可谓2012年最会忽悠的券商。

研报的种种乱象使国内的证券分析师正在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信用危机,同时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一位西部券商的研究员表示,卖方研究员的推荐研报算得上是汗牛充栋,一些推荐研报背后甚至是有利益纠葛,如一些券商的机构客户们要认购增发股或者清仓时,券商研究员都会配合着撰写上市公司的推荐、买入研报。

还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出,部分分析师专业水平不够,或从业资格有问题,造成“大忽悠”研报层出不穷,需要提高从业门槛。另外,如果背后存在幕后交易,就应当追究相关研报撰写者的刑事责任。

保荐股变脸:过度包装套牢散户

2012年A股市场上的新股发行项目,让作为中介机构的券商保荐人共赚取了超过50亿元的保荐承销费用。与之极不匹配的是,众券商在获得巨额利益的同时,却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造成许多上市公司IPO后业绩迅速“变脸”。其中不乏客观原因造成业绩下滑,但更多的是存在严重包装、粉饰业绩的行为。

据《证券日报》报道,上市公司2012年的业绩快报显示,去年A股市场上的新股,有30%出现了业绩“变脸”,涉及20多家保荐券商。触及监管“红线”,业绩下降50%以上的公司和其保荐券商分别为:国泰君安保荐的珈伟股份、中金公司保荐的广汽集团、国信证券保荐的中颖电子、慈星股份和隆基股份、中德证券保荐的温州宏丰、中信证券保荐的百隆东方。

提到2012年的新股保荐市场,就不得不提到国信证券。该券商去年保荐承销业务力压中信与平安证券,以成功保荐22家IPO企业的成绩在去年所有券商中独占鳌头,揽入保荐费8.63亿元,成为A股市场的“保荐王”。其保荐的慈星股份更是2012年创业板最大IPO项目,其高达6672万元的保荐费用超过行业平均值40%以上。然而,巨额收益背后,国信证券也是2012年“业绩变脸”新股的最大制造商。该券商保荐的隆基股份和慈星股份等公司在上市后业绩就急转直下“翻脸”比“翻书”还快。

据《投资者报》报道,2012年4月和7月,光大证券针对齐峰股份相继发出两篇“买入”评级报告和一篇“增持”评级报告。但齐峰股份当时10元至20元一线的股价距上市首日的40元一线可谓“一泻千里”。光大证券是齐峰股份上市的保荐人。谁能想到,在保荐人多次“买入”的助威下,公司大股东却在暗中全力出逃,只留下一众小散在高岗。

不少市场人士直言,一些券商在新股发行项目上并未诚实履行信息披露的相关义务,明知有些公司业绩将大幅下降仍不补发公告,甚至粉饰业绩或财务造假,刻意拉高新股发行价格,以求蒙混上市圈钱。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的查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2012年,证监会频频“亮剑”。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东吴证券等券商先后因保荐IPO过程中过度包装财务数据等行为收到警示函,相关保代被处以各种形式的监管措施。有市场分析认为,严厉的监管可以减少公司IPO过程中过度包装财务数据的行为,使得新股发行价格、估值等逐步回归到合理水平。

责任编辑:王辉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